報告指出,今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疫情也較年初預期要嚴重,住宿業經受了歷年來經營最困難的一年。在政府紓困政策促進和企業積極展開自救的情況下,住宿企業頑強地堅持了下來。現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給行業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疫情防控形勢也已經明朗,旅遊和住宿需求的剛性需求仍在,短期的不利因素必將轉化爲長期的有利因素,未來一段時期住宿業必將迎來快速復甦和駛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首先,課題組判斷,我國住宿業景氣今年處於低谷期。從市場格局看,國內市場仍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而且這一基本格局在三年中基本沒有變化。在疫情警報解除後,入境遊客住宿間夜數將會有所回升,但短期內期望不能過高,一時很難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提速,爲中國經濟提供了廣大縱深和頑強的韌性。國內市場是當今世界上增長潛力最大的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和市場待開發,一旦打開其發展前景將不可限量。我們的企業更應該充分發揮本土優勢,利用好國內市場。

從產業格局看,頭部效應進一步強化。疫情發生三年來,住宿產業格局總的趨勢是頭部效應不斷強化。從全球酒店排名看,我國酒店集團排位不斷上升。雖然這三年中國住宿業投資增速下滑,行業酒店數量和房間數增長幅度非常小,但處於頭部的酒店集團規模越來越大。危機期間,機會的大門更多會向國企、上市公司以及風險管控力強的民企敞開。大型酒店集團承受風險能力強,小公司紛紛尋求庇護。國有企業佔據更爲有利的發展時機,不少民營企業紛紛尋求國有酒店集團的支持。這都將導致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從投資與績效看,行業景氣陷入新的低谷。2020年住宿業投資同比增速爲-0.8%,2021年回升至6.63%,但預計今年增速將會再次轉負。一些已經立項的酒店項目取消、暫停或延期投資。去年住宿業企業整體負債率已高達79%,民營企業更是高達89.5%。2022年衆多酒店資金鍊已經緊繃到極限,出現了多家酒店低價拍賣以及酒店集團股權轉讓的案例。全年來看,企業業績不及年初預期,可能將是住宿業歷年虧損最爲嚴重的一年,是三年來最爲難熬、最爲困難的一年。

其次,在當前困境下,政府實施政策促進爲企業紓困解難,企業也走上了積極自救之路。2022年住宿業受疫情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住宿企業隨時要面對由疫情所引發的諸多困境,特別是由需求端遊客流量銳減、現金流斷裂所導致的經營困難加劇的嚴重後果。各級各地政府爲了幫助住宿企業度過難關,紛紛推出助力文旅企業紓困的專項措施,包括“退、減、免”的稅收政策,“降、貼、貸”的金融政策,“擴、促、引”的消費政策以及“穩、補、緩”的就業政策。紓困政策有助於降低疫情對行業的影響,減少企業流動資金的壓力,消弭行業或區域風險,從而助力企業恢復正常發展的軌道。從緩繳保險到穩崗補貼、從提高貸款額度到取消政府採購服務項目的門檻限制,這一系列‘組合拳’對進一步降低旅遊業企業運營成本、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起到了較好的提振作用。

同時,住宿企業也積極主動作爲,積極開展自救,不斷挖掘企業潛能,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提升酒店的生存力。在開源方面,酒店開始深挖已有的資源,開拓新業務,增加新的經營收入。這包括爭取隔離酒店業務,設立親子房,增加酒店外賣業務,實施酒店零售等“酒店+”產品,開拓新的酒店銷售渠道,以及品牌推新、迭代和引進新的品牌等動作。在節流方面,酒店企業通過控制成本來減少開支,實現開源節流同步進行,增強企業生存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酒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包括減員降薪輪崗、酒店管理公司減免業主管理費、企業債務置換和展期、節水節電、集中採購和換品牌等動作。在增效方面,採取了加強培訓、流程再造、數字化轉型、供應鏈管理、強化公司治理以及體制機制改革等行動。

在自救之外,不少企業還在危機中尋求創新突破。一些酒店認爲惟有滿足新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業態、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酒店業才能重新出發。它們不斷創新經營思路,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於危中尋機、謀求創新,以更高的品質標準和更多元的發展模式突圍自救、尋求發展。在業態創新方面,推出了度假農莊、電競酒店、城市度假、宅度假、微度假、長住酒店、輕奢酒店、野奢住宿、微型酒店等新業態。在模式創新方面,麗呈集團探索OMO住宿生態平臺,一些企業不斷探索“住宿+”、輕連鎖、共享住宿、供應鏈管理等模式。發掘新機會方面,積極融入城市更新項目,加大下沉市場佈局,到美麗鄉村大展身手,打造酒店新的生活場景。此外積極實施數字化轉型,在各類場景探索和加速數字化應用。

三是住宿業發展重心迴歸。隨着酒店市場和產業格局的變化,酒店依靠自身力量求生存、謀發展,將重心回到酒店運營和資產管理本身,重新認識行業的本質,尋求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努力探索行業的復甦之路。酒店從“配角”迴歸“主角”。由於疫情和地產行業的雙重影響,原來作爲地產配套和附屬的酒店業,將發展重心逐漸迴歸到酒店本身。隨着資管時代的到來,酒店從增量市場跳出,到存量市場尋求突破;從爲地產項目賦能,到依靠酒店運營和資產管理進行收益;從以住宿爲單一業務,到加強產業融合,實現行業的相互促進。疫情帶來了酒店業的寒冬,但同時也成爲我國酒店業高質量發展的契機。疫情沒有擊垮酒店人,反而倒逼很多企業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在酒店行業,無論是單體酒店,還是品牌連鎖,都積極通過品牌塑造、資本運作、新技術運用和管理能力提升,來夯實酒店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四是住宿企業開始關注“利潤之上”的追求。根據新時代對企業的更高要求,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要兼顧對“利潤之上”的追求。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旅遊業既是產業,也是事業,具有雙重屬性。進入新時代,旅遊業的事業屬性相對以前需要強化。住宿業也同樣如此,越來越多的住宿業企業開始關注“利潤之上”的追求,意識到企業且不僅能夠創造收入和利潤,能夠貢獻稅收、帶動就業以及提升城市形象,更能夠推動ESG建設以及促進共同富裕。其中,ESG戰略的目標是讓企業成爲環境友好型、社會友好型和規範化治理的公司。希爾頓酒店集團今年發佈了《2021年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國內的君亭酒店集團也發佈了首份ESG報告。在致力於共同富裕目標方面,鄉村民宿成爲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

五是住宿企業爲產業復甦儲蓄能量。其中,人才和資金首當其衝。在人才儲備方面,鑑於受疫情衝擊,住宿業薪酬不斷下降,人力資源流失嚴重,未來人力資源意味着企業的競爭力,行業人才資源建設顯得尤爲重要。酒店集團正通過多渠道加大人才培養和儲備,爲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蓄能。在資金的儲備方面,酒店集團要進一步發展壯大和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的助力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有必要研究並解決住宿企業上市瓶頸,支持住宿企業在資本市場持續發力。當前我國住宿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證券化率偏低,創新動能不足和盈利能力不強導致的成長性不夠是主要原因。這就需要酒店集團科學設計上市路徑、加強合規建設、增強盈利能力、不斷創新求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