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付樂 劉佳 北京報道

2022年,中國支付行業度過了蛻變的一年。

對第三方支付行業而言,2022年“喜憂參半”:監管趨嚴;行業繼續洗牌,股權變更和收購交易旺盛;支付企業數字化服務市場進一步擴大;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度加快。

進入2023年,支付行業又將迎來什麼新變化?可以說,反洗錢、洗牌、數字化服務或將成爲行業關鍵詞。

反洗錢仍將是處罰重點

在支付行業,合規經營是最基本的要求。2022年,支付領域的制度和政策逐步完善,釋放出了強監管信號。其中,對行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

2022年3月1日,《通知》正式施行,進一步對銀行卡受理終端、條碼支付受理終端,及特約商戶加強管理。其中,明確規定“1臺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1個受理終端序列號”,以及“1臺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1個特約商戶”。此外,對於《通知》發佈前已辦理入網,但不符合本通知規定的銀行卡受理終端,收單機構應進行改造或更換。

支付行業向合規轉型,迎來了“成長的陣痛”,過往行業粗放管理的灰色地帶逐漸消失,支付機構競爭重心開始轉向真實商戶。

隨着行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強,2022年大額罰單頻現。1月,快錢支付因4項違法行爲被央行上海分行處以罰款1004萬元;3月,銀盛支付因4項違法行爲被罰款2245萬元;9月,錢袋寶支付被罰款1165萬元;11月,聯動優勢違規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被罰款1095萬元;同月,百聯優力因未落實防範電信詐騙風險要求等4項違法行爲被央行處以警告,並罰沒合計約6489.33萬元。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反洗錢和未落實商戶實名制和結算管理要求仍然是2022年罰單中披露最多的處罰原因之一。隨着《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律的正式頒佈,預計未來此類處罰比例將逐漸增加,也將成爲支付機構被處罰的主要原因,而機構、個人“雙罰”或將成爲慣例。

“反洗錢”爲何會成爲重災區?王蓬博分析稱,非銀行支付機構尤其是互聯網平臺旗下機構的服務對象,多爲小微商戶或個人經營者,普遍面臨覆蓋區域廣、商戶經營分散的問題,機構對商戶的線下巡檢依然存在障礙與困難。

繼續洗牌

在市場層面,2022年全國疫情多點散發,商戶經營壓力增大,支付機構交易量也呈下滑態勢。“多方衝擊下,中小支付機構傳統業務受到影響,餐飲、文娛類等商戶流失嚴重,旅遊業商戶幾近消失。”某長三角支付機構從業者表示,重新獲取客戶成本太高,也需要時間。

從上半年業績來看,多家支付機構業務拓展步伐放緩。隨行付交易額同比下滑,聯動優勢母公司海聯金匯營收同比下滑,移卡淨利潤同比下滑,開店寶、合利寶營收淨利雙雙下滑。另有嘉聯支付出現了營收、淨利潤雙增長。

此外,2022年不斷傳出互聯網支付機構股權變更的消息。6月,小商品城完成對快捷通支付100%股權的收購;9月,中聯信(福建)支付公司的100%股權被掛牌拍賣;10月,廣西恒大萬通支付的40%股權遭股東質押,或被中通納入囊中;11月,廣電運通通過公開摘牌方式收購中金支付90.01%股權;12月,邦付寶100%股權擬被轉讓。

博通分析預計,2023年仍將有多家預付卡機構退出市場,隨着《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落地,2022年在交易平臺售賣的支付機構股權會逐一完成股權變更。

“部分股權轉讓是爲了更加符合監管要求,避免多元經營易導致風險交叉傳染等問題。”王蓬博表示,收購後,交易平臺不僅能解決可能存在的合規隱患,也能實現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統一。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數據,可以爲日後做C端的消費金融和B端的供應鏈金融提供支持。

不難看出,掌握交易場景的平臺對支付牌照依舊渴望。硬幣的另一面,是支付行業洗牌加速,部分機構黯然退場。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共計註銷23張支付牌照,其中預付卡類業務機構佔比超八成。

“續牌”可以說是2022年支付行業的熱詞。這一年,預付卡機構開始離場,移動支付和跨境支付牌照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談及未續牌原因,一是可能因爲機構自身經營出現問題,主動註銷牌照。二是續牌過程中出現問題,未達到監管要求被央行註銷。

“目前的支付行業,中小支付機構陷入了一個怪圈,因利潤不足需要轉型,在轉型前期投入巨大,加之在原有的補貼模式下,行業的整體利潤很低,大家就去做一些數字化的增值服務。”王蓬博表示,抓住B端企業數字化服務機遇,成爲支付機構探尋利潤第二增長點的必然之路。

支付清算協會近期發佈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顯示,165家支付機構中,有46家機構已經制定了明確的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佔比27.9%;6.7%的機構制定了數字化轉型專項戰略規劃;9.1%的機構設立獨立的數字化轉型推進專職部門。

支付平臺在推廣數字支付業務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商戶觸達工作,壓縮了商家覆蓋的成本。在這一過程中,沉澱的資金、交易等相關支付信息,爲後續商戶打造更加深度的數字化產品奠定了數據基礎,互聯網支付平臺爲中小微商戶提供了適用且低成本的數字化經營工具。

“隨着支付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度加快,支付機構將發揮自身更大的價值,擦邊球業務減少。”王蓬博表示,數字化服務的增加,讓支付機構更容易獲取第二增長曲線,擁有大量真實商戶的支付機構將由此受益。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也表示,未來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將主要得益於長尾效應的延續,數字化程度帶來了企業增值服務增長。此外,支付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人民幣的推廣也會給行業帶來新的增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