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月,一年半的时间里,上海已颁布15部浦东新区法规,实现了浦东新区法规的开创性制定。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同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

根据全国人大授权精神,浦东新区法规区别于上海市一般的地方性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作出变通规定,其实施范围为浦东新区。因此,浦东新区法规自诞生之日起便引发关注。

“一年多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深刻领会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精神,坚持立足浦东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实践,确保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到哪里、立法保障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浦东新区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和开拓性创新于法有据,努力为浦东新区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2023年1月7日,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负春说。

一、15部法规涵盖五大领域

在莫负春看来,浦东新区法规是中央赋予上海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潜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创制性,就是为国家进行改革开展制度试验,做探索的事情。二是变通性,依法变通国家法律法规,打通改革的制度瓶颈。三是突破性,就是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现重大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以来,在浦东新区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本届人大审议通过15部浦东新区法规,走出一条立法引领推动改革创新的新路子。”莫负春说。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这15部浦东新区法规的主题涵盖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生态、深化城市治理五大板块。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有《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等5部法规;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主要有《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等3部法规;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主要有《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2部法规;在发展绿色生态方面,主要有《绿色金融发展规定》等2部法规;在深化城市治理方面,主要有《住宅小区治理创新规定》等2部法规。

此外,浦东新区法规的制定还有另一条逻辑主线,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将《引领区意见》提出的众多具体事项逐一予以立法落实,着力回应浦东引领区建设对法治保障的重大需求。

这些事项包括“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探索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文创产业”“推动智能汽车研发应用创新平台落户”“建立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依章程管理、综合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依法开展金融创新试点活动”“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再利用制度”“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等。

二、浦东新区法规实施成效显著

2022年,浦东新区人大对2021年最早颁布的6部浦东新区法规开展了立法成效评估,6部法规即《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城市管理领域非现场执法规定》《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企业破产制度若干规定》《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

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宇青表示,从立法的阶段性实施情况来看,这6部法规坚持以引领区建设为使命,其引领示范效应、改革牵引效应、创新带动效应已经充分彰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成效。

比如,《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自2021年10月1日施行后,浦东新区已在餐饮、便利店、健身房等10个行业试点实行综合许可单轨制和统一有效期制度。截至2022年9月30日,共办理行业综合许可证1241张(自2019年7月试点起算,共办理3111张),包括单轨制行业综合许可证438张。相较改革前,办理时限从9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办证效率大幅提升。

《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自2021年11月1日施行后,简易注销、承诺制注销、强制除名、强制注销4种创新制度运行良好,企业退出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出清效率得到提高。截至2022年9月30日,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分别有1839户和1127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高效退出,平均办理时间较原来程序需要的45日公示和5个工作日压缩了80%。

《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自2022年1月1日施行后,已成功吸引一批高能级企业在浦东选址入驻或加大投资。外资方面,罗氏制药在浦东设立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加大“远东计划”在浦东投资力度;内资方面,齐鲁制药、东方基因等工业百强企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均选址在浦东设立研发中心和商业化总部。这部浦东新区法规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能级、产业规模、产业生态、产业集群效应4方面的突破提供了法治保障,预计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城市管理领域非现场执法规定》自2021年12月1日施行后,截至2022年9月30日,对于跨门经营、占道设摊、工程渣土不规范运输等5个首批非现场执法事项,有关部门共审核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7024件。非现场执法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各环节实行全方位电子化、线上化,办事的时间、成本均可大为减少。过去,办理一个传统城管执法案件平均需要27天;现在,非现场执法案件从发现到审核到履行完毕,平均耗时小于4天。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浦东新区法规研究中心姚建龙认为,浦东新区法规以问题为导向,切口小、出台效率高、进入实施快、效果灵,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打通关节、一通百通,快、准、稳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截至2023年1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一览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