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月,一年半的時間裏,上海已頒佈15部浦東新區法規,實現了浦東新區法規的開創性制定。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佈。同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關於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

根據全國人大授權精神,浦東新區法規區別於上海市一般的地方性法規,可以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作出變通規定,其實施範圍爲浦東新區。因此,浦東新區法規自誕生之日起便引發關注。

“一年多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深刻領會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戰略意圖,深刻領會貫徹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精神,堅持立足浦東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實踐,確保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到哪裏、立法保障就跟進到哪裏,確保浦東新區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和開拓性創新於法有據,努力爲浦東新區加快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2023年1月7日,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莫負春說。

一、15部法規涵蓋五大領域

在莫負春看來,浦東新區法規是中央賦予上海改革開放極爲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優勢和制度潛力。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創制性,就是爲國家進行改革開展制度試驗,做探索的事情。二是變通性,依法變通國家法律法規,打通改革的制度瓶頸。三是突破性,就是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實現重大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革。

“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以來,在浦東新區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本屆人大審議通過15部浦東新區法規,走出一條立法引領推動改革創新的新路子。”莫負春說。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這15部浦東新區法規的主題涵蓋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升級、促進自主創新、發展綠色生態、深化城市治理五大板塊。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聚焦企業全生命週期管理,主要有《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規定》等5部法規;在推動產業升級方面,主要有《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等3部法規;在促進自主創新方面,主要有《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2部法規;在發展綠色生態方面,主要有《綠色金融發展規定》等2部法規;在深化城市治理方面,主要有《住宅小區治理創新規定》等2部法規。

此外,浦東新區法規的制定還有另一條邏輯主線,即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將《引領區意見》提出的衆多具體事項逐一予以立法落實,着力回應浦東引領區建設對法治保障的重大需求。

這些事項包括“深化一業一證改革”“探索試點商事登記確認制和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打造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羣”“做大做強文創產業”“推動智能汽車研發應用創新平臺落戶”“建立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實施依章程管理、綜合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爲基礎的管理模式”“依法開展金融創新試點活動”“嚴格落實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再利用制度”“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等等。

二、浦東新區法規實施成效顯著

2022年,浦東新區人大對2021年最早頒佈的6部浦東新區法規開展了立法成效評估,6部法規即《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規定》《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建立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若干規定》《城市管理領域非現場執法規定》《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企業破產製度若干規定》《促進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

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宇青表示,從立法的階段性實施情況來看,這6部法規堅持以引領區建設爲使命,其引領示範效應、改革牽引效應、創新帶動效應已經充分彰顯,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成效。

比如,《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規定》自2021年10月1日施行後,浦東新區已在餐飲、便利店、健身房等10個行業試點實行綜合許可單軌制和統一有效期制度。截至2022年9月30日,共辦理行業綜合許可證1241張(自2019年7月試點起算,共辦理3111張),包括單軌制行業綜合許可證438張。相較改革前,辦理時限從95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辦證效率大幅提升。

《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自2021年11月1日施行後,簡易註銷、承諾制註銷、強制除名、強制註銷4種創新制度運行良好,企業退出成本進一步降低,市場出清效率得到提高。截至2022年9月30日,浦東新區和臨港新片區分別有1839戶和1127戶企業通過簡易註銷程序高效退出,平均辦理時間較原來程序需要的45日公示和5個工作日壓縮了80%。

《促進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自2022年1月1日施行後,已成功吸引一批高能級企業在浦東選址入駐或加大投資。外資方面,羅氏製藥在浦東設立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加大“遠東計劃”在浦東投資力度;內資方面,齊魯製藥、東方基因等工業百強企業、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均選址在浦東設立研發中心和商業化總部。這部浦東新區法規爲浦東生物醫藥產業在創新能級、產業規模、產業生態、產業集羣效應4方面的突破提供了法治保障,預計2024年浦東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生物醫藥製造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城市管理領域非現場執法規定》自2021年12月1日施行後,截至2022年9月30日,對於跨門經營、佔道設攤、工程渣土不規範運輸等5個首批非現場執法事項,有關部門共審覈辦理非現場執法案件7024件。非現場執法依託“一網統管”平臺,各環節實行全方位電子化、線上化,辦事的時間、成本均可大爲減少。過去,辦理一個傳統城管執法案件平均需要27天;現在,非現場執法案件從發現到審覈到履行完畢,平均耗時小於4天。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浦東新區法規研究中心姚建龍認爲,浦東新區法規以問題爲導向,切口小、出臺效率高、進入實施快、效果靈,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力打通關節、一通百通,快、準、穩地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

截至2023年1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一覽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