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近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新版《防控方案》倡導疫苗接種和個人防護,調整了傳染源管理方式和檢測策略,優化了重點環節防控,並明確在疫情流行期間採取緊急防控措施。《方案》要求,要堅持常態化防控和疫情流行期間應急處置相結合,壓實“四方責任”,提高監測預警靈敏性,強化重點人羣保護,實現“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標,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防控方案》第十版是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後首個新冠感染診療方案,對於轉型後的新冠病毒感染預防與治療,具有指標性的引領意義。該方案一經發布,就備受社會關注。由於此次防疫政策調整幅度很大,診療方案相應作出大幅修訂,符合預期。更新的內容很多,也出現了一些新提法,但概括而言,此次修訂,意在讓“新冠病毒感染”從名到實迴歸本位。

疾病名稱的調整,順應了新冠病毒及其所致疫情的演變趨勢。新冠病毒原始株的毒力強,極易發展成肺炎,當初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命名,很契合實際。但後來,隨着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奧密克戎毒株成爲主要流行株後,病毒致病力減弱,感染人體主要表現爲咳嗽、發熱、咽痛等,僅有少部分感染者會進展爲肺炎,將疾病名稱改爲“新冠病毒感染”更爲貼切,也利於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讓“新冠病毒感染”迴歸本位,更需落實在防治行動上。過去“乙類甲管”,防感染是重點,現在恢復“乙類乙管”,則更加註重治療,提高治癒率,降低重症率、病亡率是重點。《防控方案》第十版的一大變化是,在報告時限、傳染源管控等方面均有所“放鬆”,就須用其他方面的“趨緊”,來加以對沖或彌補。要知道,防疫政策優化,調整的只是管理的等級和方式,而不是鬆鬆氣、歇歇腳,不讓羣衆有突然“放手不管”的感受,而是要讓羣衆在管控方面感受到更多便捷,但在治療與康復方面,能夠獲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感到更安心。

淡化新冠病毒感染在民衆心裏業已形成的“特殊身份”,使之迴歸到非特殊化的“疾病大家庭”,是《防控方案》第十版的一大特點。該方案中有一個全新的提法是,進一步強化新冠病毒感染與基礎疾病共治理念。新冠病毒感染和心肺方面的基礎性疾病,誰輕誰重、誰主誰次,一直是爭議性較大的一個話題。其實,新冠病毒感染沒有過去通常認爲的那麼特殊,只有恢復其與流行性感冒等乙類傳染病相似的普通身份,在患者出現共患疾病時,與其他疾病通盤考慮、共同治療,人類才能真正學會與之共存。

新冠病毒感染於1月8日正式迴歸“乙類乙管”,爲下一步疫情防控指明瞭方向,新版診療方案的出臺,則爲接下來的預防與治療明確了路徑。這兩項舉措結合在一起,讓“新冠病毒感染”從名到實迴歸本位,也將給民衆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變化。不害怕改變,而是主動適應新形勢,並嚴格按照“乙類乙管”的要求和防控方案第十版的指引行事,我們邁向疫情防控勝利終點的步伐,纔會變得更加堅定有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