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這麼多人打比賽,爲什麼大家都堵在這兒?難不成這桌打得就更精彩些嗎?"二〇二一年五月初,在北京市地壇體校乒乓球訓練館,正在舉辦着二〇二一年北京市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初中組男子單打的賽場上人滿爲患,大家都伸長了脖子,正在看場上的比賽。

旁邊有人回嘴:"我敢打賭,今年初中男子單打的冠軍,就是咱們跟前打比賽這人!"

"唉?你怎麼能說出這話?這人難道是哪兒冒出來的種子選手嗎?"

回嘴那人神祕兮兮搖了搖頭,只是才晃晃悠悠慢慢開口:

"你可知道這人她媽是誰?那可是鄧亞萍!乒壇大魔王!有了這樣一個媽媽,自己的兒子能夠差哪兒去嗎!咱們就靜等比賽結果就行!"

這場比賽最終的冠軍是誰?而路人口中的"乒壇大魔王"鄧亞萍又有着怎麼絢麗的人生?

"乒乓球世家"

在乒乓球球場上備受注目的男孩叫做林瀚銘,他的母親是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乒壇名將鄧亞萍。

他的父親也是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曾經的國家隊隊友林志剛,現在已經身居高位。

2004年10月,鄧亞萍和林志剛結婚,2006年,他們迎來了愛情的結晶,看着胖乎乎的男嬰,夫妻倆決定後叫他瀚銘。

父母都是乒乓球運動員,其中母親更是創造了一個以她命名的時代,作爲獲得父母組合基因的兒子的林瀚銘天賦也不容小覷。

其實說道"基因傳承",鄧亞萍更有話說,她的爸爸也是一個非常有水平的乒乓球員,從小鄧亞萍便跟着父親耳濡目染。

在生下孩子後,她就像是父親教導自己那樣教導自己的孩子。所以林瀚銘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乒乓球訓練了。

在父母手下訓練多年後,2020年林瀚銘報名了首都的乒乓球錦標賽,並一舉拿下了男子單打第一、男雙、男團第二、混雙第三的好成績。

次年,已經有了經驗的林瀚銘又報名了青少年賽,依舊走上了男單冠軍的領獎臺。

兒子獲獎後,早就獲得各大賽事冠軍理應對這個獎牌沒什麼波瀾的鄧亞萍卻表現得很開心。

鄧亞萍是一位好母親,每次在兒子獲獎後,鄧亞萍都要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上表達自己的幸福,稱自己孩子"有付出就有收穫"。

參加各類乒乓球比賽,林瀚銘有時候也會發揮不好,丟掉金牌。

但每次鄧亞萍都會仔細覆盤孩子比賽中的問題,期望他能越打越好。

可惜雖說有着世界冠軍的基因,但林瀚銘的表現卻距離國家隊還是很有些難度。

我國乒乓球這項運動中人才濟濟,在14歲時能夠捧回世界冠軍獎盃的大有人在。

而林瀚銘雖說在北京市裏取得了金牌,但年齡卻已經很喫虧了。而且和媽媽鄧亞萍一樣,林瀚銘不能打乒乓球也有身高的原因。

鄧亞萍以前是太矮了被教練嫌棄,可林瀚銘如今卻是太高了。他喜歡打籃球,小小年紀身高已經180了。

許多喜歡鄧亞萍的粉絲們爲了林瀚銘不能進國家隊着急,但鄧亞萍卻不擔心這個問題。在她看來,她並不要求兒子走向和自己一樣的這條路。

她帶着孩子學習乒乓球,只是想讓兒子能夠體驗自己的童年,並從中體會到喫苦耐勞、腳踏實地的精神。

鄧亞萍能夠有如今的成就也是喫了很大的苦頭,她想讓自己的兒子也能夠體會到成功與拼搏的不易。

許多人只知道曾經乒乓球歷史上輝煌的鄧亞萍時代,卻並不知道她在光芒下付出的努力。

今天我們便來看看,鄧亞萍如何鑄造出自己輝煌的人生。

"從被嫌棄的矮個子,成爲乒壇皇后"

鄧亞萍,1973年2月6日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的一個乒乓球世家裏。她的父親叫做鄧大松,早在1950年便開始自己練習乒乓球了。

那時候河南省沒有專業的乒乓球球隊,鄧大松是邊工作邊打球,他在乒乓球方面的天賦很高,很快就加入了河南省省隊。

加入省隊後,鄧大松更是參加了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河南這些地方的單打比賽,都獲得了冠軍。

鄧大松應該也有國家隊隊員的實力。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鄧亞萍從記事起,她就對乒乓球很感興趣。

鄧亞萍五歲那年,在父親的指導下,她便開始乒乓球訓練了。

小鄧亞萍個頭很矮,甚至看不到乒乓球球桌,她的父親便找來了一塊厚木板,墊在鄧亞萍的腳下。

鄧亞萍在接觸乒乓球的過程中,深深愛上了這項運動。她有天賦又努力,很快在同齡人之中脫穎而出。

鄧亞萍九歲那年,她參加比賽,獲得了一枚單打金牌,這可是她長這麼大以來的第一次。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鄧亞萍開啓了自己在乒乓球上傳奇的一生。獲得冠軍後,鄧亞萍對自己的能力很自豪。

憑藉這個冠軍,她還獲得了去河南省省隊訓練的資格,只是鄧亞萍沒能高興兩天,她就被省隊退了回來。

鄧亞萍那時候身高才一米三,比隊裏的小夥伴都要矮。省隊的教練認爲,她這樣的身高不適合打乒乓球,壓根就沒有發展前途。

最開始被退回來後,鄧亞萍心裏很傷心,她才九、十歲,卻已經被迫知道了很多社會上的規則。

不過鄧亞萍的父母在這時候堅定的站在鄧亞萍的身後,父親鄧大松告訴她,你的身高不行,你就去找別的方面彌補。

只要步伐快,進攻快準狠,你也能突破自己身體的限制。

鄧亞萍的性格很倔,越是被人說自己不行,她就越要向別人證明自己能行。

在同齡小孩在追逐打鬧、過家家的時候,鄧亞萍爲了能夠在乒乓球場上叱吒風雲,她已經開始在身上綁着三十斤重的沙袋做訓練。

就在鄧亞萍被河南省隊拒絕的這期間,鄭州市又成立了一個市隊。

剛好鄭州市市隊的教練李鳳朝,以前是鄧大鬆手底下的隊員。在鄧大松的安排下,鄧亞萍被送去了鄭州市乒乓球隊。

和別的看身高的教練不同,李鳳朝和鄧亞萍見面的第一眼,他就喜歡上了這個小女孩身上展現出的好勝、不服輸的氣質。

李鳳朝不顧別的教練的勸告和反對,頂着無數的不理解,將鄧亞萍收入門下。

進入市隊後不久,鄧亞萍對於乒乓球的天賦便顯露了出來。

她連續三年成爲了少年賽中的單打冠軍,她的鋒芒再也藏不住,連帶之前退了她的河南省省隊這時候也重新注意到了這個女孩。

86年春節後,河南省省隊終於坐不住了,鄧亞萍因此開始了她輝煌的借調之旅。在4月的全國比賽中,鄧亞萍等人爲家鄉奪得了團體第一。

也是在這一年,鄧亞萍參加全國錦標賽,獲得了個人第一,帶領着團體拿到了金牌。這時候的鄧亞萍才13歲,但她卻已經是一顆耀眼的新星

河南省省隊終究不是鄧亞萍的歸屬,很快她就被國家隊看上了。

其實國家隊早就在商量鄧亞萍進隊的事情,但大部分人都不贊同鄧亞萍進入國家隊。

究其原因還是鄧亞萍的身高實在是不夠的,職業生涯有太多障礙。最後還是唯一一個贊同的教練張燮林態度堅決,先讓鄧亞萍進入了青年隊。

鄧亞萍知道自己的個頭不如別人,別人失敗了還有轉圜的機會,可她沒有,她如果失敗了就只有退出國家隊。

因此在進入國家青年隊後,鄧亞萍一直在逼自己,她那兇狠霸道的球風也是這時候練出來的。

在國家青年隊待了一年後,鄧亞萍便因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國家隊。

她在國家隊裏是拿着命去拼的,嚴苛的教練還總是叮囑她,注意休息,別練過頭了。

汗水換來的是鄧亞萍的成功,1988年11月,鄧亞萍終於進入了中國乒乓球隊。16歲時,鄧亞萍和喬紅合作,拿到了職業生涯裏第一個世界冠軍。

從此之後,鄧亞萍便開始了自己所向披靡的職業道路,她在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女子單、雙打的金牌。

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她依舊錶現不俗,同樣將2塊金燦燦的獎牌收入囊中。

後來鄧亞萍成爲各大乒乓球賽事的單、雙打冠軍,登頂世界女乒第一,她一路奮進不鬆懈,竟然保持了8年的世界紀錄;

人們都將那段時間稱爲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

"世界冠軍和博士學位"

1998年,鄧亞萍宣佈自己退役,屬於她的時代才正式落下了帷幕。

退役後的鄧亞萍面臨着艱難的選擇--退役後自己要走哪條路呢?是出國打球?還是留在隊裏做乒乓球教練?

鄧亞萍沒有選擇常規的道路,她覺得自己要重回課堂。

她已經在乒壇上取得了大滿貫,像普通人一樣讀書、讀研、讀博將是她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其實讀書這個想法早就在鄧亞萍的腦海中浮現了,以前去外面打球的時候,別人都能夠清楚聽懂英文,並且能夠交談甚歡,發表自己的觀點。

只有她自己,和別人交流還需要翻譯,想說的觀點也沒辦法表述,總感覺自己和別人相比慢半拍。

這種認知讓鄧亞萍感到不快,她想要改變。

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鄧亞萍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乒乓球訓練上,她的文化程度並不過關。

在進入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後,鄧亞萍發現自己連26個字母都默寫不出來。

爲了能夠跟上身邊人的腳步,鄧亞萍便開始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在同學還在睡覺的時候,鄧亞萍已經準時起牀,拿起自己的英文書開始讀、背、寫。

她一整天都埋頭苦學,基本上不去想別的事情,而她的英語水平也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以前鄧亞萍是不敢張口、也不會說英文,但後來她能夠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並且對英文演講一類更是張口就來。

從清華畢業後,鄧亞萍來到了諾丁漢大學讀碩士。

2003年,碩士畢業的鄧麗萍回到北京,成爲了北京奧組委開發部的工作人員。

與此同時,她收到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的錄取通知書,她又飛到了國外繼續學習,同時還成爲了中國奧運冠軍裏學歷最高的運動員。

讀博期間,鄧亞萍很幸運地擁有一個非常開明的導師,他人很好,還特批她能夠回國進行學業。

邊工作,邊學習,也爲自己的學術研究收集第一手資料。

2008年3月,鄧亞萍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如願穿上了自己的博士袍,圓了自己想要讀書的夢。

而鄧亞萍也是劍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她是劍橋近800年來第一個世界冠軍級的運動員拿到博士學位。

中國能夠讀到博士的運動員不多,鄧亞萍回國後還受到了領導們的表揚。

領導們表示,鄧亞萍畢在乒乓球球壇上值得大家學習,在學業上更是廣大運動員們的榜樣。

領導們讓運動員們學習鄧亞萍的精神,而正是鄧亞萍身上這種喫苦耐勞、腳踏實地的精神,這才讓她在體育場和學校裏都能大放光彩。

"爲祖國服務"

鄧亞萍讀博後第一時間回到了中國,她將自己全身心都奉獻給了體育項目。

2016年,鄧亞萍帶着滿腹的學識和強烈的期待,回家鄉創辦了一個公司--體育產業投資基金。這並不是她突然的心血來潮,而是從很早前就有了這個想法。

以前在國家隊的時候,鄧亞萍參加過幫助貧困山區孩子的活動。

在國家隊裏生活的那幾天,那個被幫助的女孩只喫菜不喫肉。鄧亞萍發現了這件事,並且去詢問女孩原因。

女孩告訴她,她從小生活在農村,從來沒喫過肉,不知道該怎麼喫,自己也不敢去喫。

這次經歷讓鄧亞萍感觸很深,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人,生活竟然是天差地別。自此之後,鄧亞萍常常將自己的獎金給捐贈出去。

有了資金的支持,鄧亞萍更是幫助失學兒童返回學堂,建立希望小學,更幫助有體育天賦的孩子們實現夢想。

鄧亞萍常常給農村的貧苦女孩發邀請,帶着她參觀自己以前的訓練中心、在北京的風景名勝區旅遊。

她這樣做是要告訴女孩,外面的世界很好,藉此在女孩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讓她們奮發學習,走出大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鄧亞萍的一生充滿着傳奇色彩,因爲她有追求,所以從不停下自己的腳步。

靠着打乒乓球步入國際舞臺,成爲世界冠軍;在退役後她又能夠苦心學習文化,獲得名校博士學位。

她一直很願意嘗試和挑戰新事物,並且用自己的努力號召大家關注體育,將人生中更多的正能量傳遞給每一個人。

鄧亞萍從未放棄,這一切都是因爲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有着驚人的毅力。

鄧亞萍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自己花心思去做了,一定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

-完-

阿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