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爲“乙類乙管”和1月8日中外人員往來新規正式實施後,中國公民國內遊、出境遊的熱情被點燃,各大在線旅遊平臺的國內國際機票和酒店搜索量激增。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北京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受國內旅遊復甦影響,今年春節有望創下3年以來同期旅遊市場景氣新高。中國出境旅遊市場有序恢復,將給中國旅遊市場的繁榮和發展注入強大的信心,也將極大促進全球旅遊業的復甦進程。

出境遊將有序漸進開放

記者:您如何評價元旦國內旅遊市場的表現?政策調整後,入出境旅遊的趨勢如何?

戴斌:元旦國內旅遊市場的表現可以概括爲3點:第一,總體上符合預期;第二,遊客消費心理正在從謹慎轉向積極;第三,從結構上看,年輕人和中遠程旅遊引領了旅遊市場復甦。

從2023年元旦假日旅遊市場數據來看,全國國內旅遊出遊5217.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我注意到兩個有意思的數據,元旦假期全國旅遊收入265億元,同比增長了4%,意味着遊客花錢多了一些。另外,遊客的出遊半徑爲151.6公里,同比增長了37%,意味着遊客跑得更遠了。更多的先行指標表明,出遊意願、消費預期、產業景氣、企業家信心等一切與旅遊有關的指標,正向着積極的方向回調。

我認爲,國內旅遊會優先於入出境旅遊的恢復,今年春節會是過去3年以來最好的成績。

入出境旅遊的復甦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政策調整後,入出境遊爲什麼沒有像國內旅遊那樣政策效應立即顯現?從旅遊組織方式看,入出境旅遊包括散客和團隊。出境旅遊的市場規模、流向和流速取決於外交、簽證、口岸、移民、外匯和旅遊部門的政策協同。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旅遊業務、機票加酒店業務的恢復需要特別許可,需要發佈專門的政策,目前還是暫停狀態。

入出境旅遊,特別是出境旅遊跟國內旅遊最大的不同在於旅行證件,過去3年很多旅行證件過期了或者是“沉睡了”,現在無論是證件辦理、簽發都需要一定時間,特別是目前一些國家對中國採取謹慎開放的姿態,國際旅遊市場存在觀望期和準備期。此外,出境旅遊需要做決策的時間會比國內旅遊要長,可能需要提前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來決策。

預計春節以後,出境遊會漸進有序開放,相關的法律、政策、供應鏈,還有旅行證件、口岸、移民、邊防這些準備工作會陸續到位。

多國關注中國出境遊市場動態

記者:作爲目前世界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中國出境旅遊的恢復,對於全球旅遊市場復甦將會起怎樣的作用?

戴斌:中國在2019年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3年的停滯對全球旅遊市場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所以現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關注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的恢復和發展。

今天的世界和中國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出境旅遊開放以後,一方面可以讓我們的出境旅遊企業有生意做,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的國民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恢復和其他國家的國民交往。

出境旅遊市場恢復後,對中國旅遊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將注入強大的信心,將給世界旅遊經濟帶來巨大的消費能力,也將極大促進全球旅遊業的復甦進程。

我們判斷,出境旅遊可能會先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泰國、菲律賓等周邊一些地區啓動,周邊市場會佔出境遊主流。此外,今年的寒暑假海濱型海島型旅遊目的地將會率先復甦。

旅遊市場或發生根本性變化

記者:疫情三年,旅遊業是受到打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在您看來,旅遊市場的恢復,各方還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調整和努力?

戴斌:過去3年,由於旅遊市場的萎縮,消費的大幅度下降,導致整個旅遊經濟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也是最漫長的蕭條期。從具體的產業結構看,旅行社是首當其衝的,其次是景區,第三是酒店。

隨着政策效應從需求向供給的傳導,會有越來越多的旅遊運營商和投資機構增強復甦信心,開始人員召回、產品研發和供應鏈重組等全面復業的準備。

需要指出的是,市場復甦不是回到過去,疫情對旅遊偏好的影響將深刻改變旅遊投資方式和供給行爲。經此一疫,旅遊業不會再回到“人山人海喫紅利,千山千水送門票”的階段了。如今的反向旅遊、看展式社交,甚至年輕人青睞的新潮旅遊越來越多,這對旅遊業來說就是一個消費需求的變化,給旅遊市場帶來了一個根本性顛覆,這也要求我們,旅遊消費可能要從大規模、標準化的作業方式走向分衆的、系統的、品質化的生產方式和服務模式。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