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獨角金融

作者 | 付影 李海霞

剪不斷理還亂的錦州銀行與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漢能”)的資金往來,當後者財務危機爆發後,一時間給該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埋下了隱患。

據“財新”消息,2022年12月17日,漢能系創始人、漢能前董事長李河君被遼寧錦州警方帶走協助調查,截至2023年1月10日仍未放回,該事件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1月10日,漢能一位前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李河君被警方帶走是協助調查,事件可能與錦州銀行有關。

李河君協助警方調查是否與錦州銀行有關?目前雙方的資金關係規模有多少?針對這些問題,截至目前尚未獲得錦州銀行的回覆。作爲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的樣本之一,錦州銀行的經營情況逐步穩定之後的倒查追責並未停止腳步。

1

禍起多年前的貸款?

提到李河君與錦州銀行之間的貸款往來,還要從合展集團董事長田偉說起。該人士曾通過一家礦業公司入股錦州銀行,是該行多年的前十大股東。根據“財新”此前報道,田偉向原錦州銀行董事長張偉介紹了不少民企客戶,其中就包括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而後,漢能曾以股權質押等方式在錦州銀行獲得貸款。

2015年,錦州銀行披露了《招股書》中提到,錦州銀行給漢能的貸款規模總計爲94.61億元,分爲與漢能掛鉤的受益權轉讓計劃、錦州銀行發行的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錦州銀行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三種。並承認其中附有信貸風險敞口淨額27.7億元。

然而,2015年5月,漢能在港股的上市公司——漢能薄膜因涉嫌市場操縱案被香港證監會查處。同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一度在短短二十分鐘內斷崖式跳水,當天收盤股價跌幅達46.95%,市值蒸發超過1458億港元。兩個月後,港交所停止了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股份買賣。

而原本打算2015年6月份赴港IPO的錦州銀行,也因給漢能提供貸款事件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由此打亂了其上市進程。

受此影響,港交所要求錦州銀行提供更多相關資料。根據錦州銀行在更新申請中稱,自2015年5月起,相關上市公司一直被香港證監會調查,其股份被暫停買賣,導致本行做抵押品的股份的價值存在不確定風險。

對於處理進展,錦州銀行稱,該行訂立兩份資產轉讓協議,向兩家境內金融機構出售相關受益權轉讓計劃投資的一部分,未償還結餘總面值爲19.7億元;另一方面,該行亦與漢能訂立協議,在2015年8月提前償還受益權轉讓計劃及B類債務工具,未償還總額25.94億元,當中8億元計入信貸風險淨額。

最終該行於2015年12月7日在港交所敲響了上市之鑼。

至於未償還的貸款後續如何,錦州銀行在2016-2021年的年報中並未做出披露。李河君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事件也未對錦州銀行股價造成影響。

截至1月11日收盤,錦州銀行股價1.4港元/股,與前一日相比持平,總市值爲195.74億港元。

2

昔日光伏巨頭從輝煌走到谷底?

在資本市場,李河君及其掌控的漢能薄膜,都曾是神一般的存在。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剛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不久的客家人李河君,向老師借了5萬元,經屢次折騰後小有成就。

之後,他做了兩件事“一般人不太好弄”的事情一件事是90年代投資建設金安橋水電站,一件事就是投身薄膜太陽能發電。後一件讓李河君的財富一度超過馬雲、王健林。

1996年1月,漢能薄膜登陸港交所,此後十餘年中,漢能薄膜股價表現也非常平淡,基本徘徊在1到2港元/股,最低時甚至只有0.118港元/股。

直至2014年11月,長期無人問津的漢能股價悄然爬升,到當年底已接近3港元。進入2015年,漢能股價再度階段性上漲,2個月內便突破4港元,總市值超過1500億港元。隨着漢能的股價飆漲,2014年、2015年李河君蟬聯了中國大陸首富。

問鼎首富寶座之後,財富狂歡還在繼續。

連續多個強勢拉昇之後,漢能薄膜股價於2015年3月5日盤中竄至歷史最高點9.07港元,當日最大漲幅42%。

對於股價上漲,漢能方面曾回應,稱“並未對漢能薄膜發電進行任何所謂託市或拉高股價操作”,“股價持續上漲的原因,我們估計可能是因爲投資者認爲漢能薄膜發電面臨多項利好,前景可期。”

然而,好景不長。漢能薄膜被質疑與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存在關聯交易,涉嫌操縱股票,被港交所調查。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被港交所勒令停牌。

李河君事後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漢能薄膜被多家國際對沖基金大規模做空,漢能沒有進行內幕交易。

停牌後,在港交所“高壓”的態勢下,漢能薄膜於2015年7月20日主動終止當年最高上限達130多億人民幣的持續關聯交易協議,並在財報中剔除大部分關聯交易。

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漢能薄膜2015年業績大“變臉”,營收驟降至28億港元,淨利潤從2014年盈利32億港元變成淨虧損122.34億港元。

歷經三年博弈後,2018年10月底,漢能公告最終發佈私有化的消息,2019年6月11日完成私有化。

漢能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實現營收212.5億港元,淨利潤爲51.93億港元,單單營口移動能源產業園的總投資就達340億元,可見營收遠遠支撐不了一個項目的投資。因此,漢能不得不採取各種融資手段去彌補現金流的空缺。

爲解決現金流緊張問題,漢能也採取過緩解措施。

據“財聯社”此前報道,漢能集團曾2018年要求員工購買非公開定向發行的理財產品,最低認購起步20萬元;崗位級別越高,需要認購的額度越多,年化回報率預期10%。內部人士透露,這項認購活動自6月初開始,截止日期爲2018年8月10日,整個產品加起來逾30多億,產品募集目標要在8月底完成。

新媒體“藍鯨財經”曾就此事向相關員工進行求證,對方表示確有此事,“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估計這錢也是打水漂了“該員工無奈搖搖頭。借員工的錢還沒來得及還,又欠下員工工資,舊債未還又添新債,若真如此,漢能可真的把自己的員工坑慘了。

與此同時,漢能還被曝出大規模欠薪事件。之後,漢能旗下主營水電業務的漢能水力發電集團現名爲金江水力發電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12月,金安橋水電站股權被拍賣,控股權易主。

但這並不能解決漢能資金危機,這也是李河君爲何需要與錦州銀行資金往來的原因所在。2019年,一直支持李河君的錦州銀行出現危機,而後,漢能的資金鍊也斷裂了。

2020年7月,漢能旗下漢能移動能源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破產審查,目前,漢能移動能源已改名爲秉誠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據“企業預警通”顯示,近三年內該公司有52條失信記錄。

2021年7月,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的漢能總部被拆除,昔日光伏龍頭走向如此境地,不免令人唏噓。

2020年時,漢能重新換了“馬甲”,成立了石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石農控股”)。

據石農控股官網顯示,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爲薄膜太陽能、漢瓦、太陽能汽車等,這些產品均爲漢能此前開發推出的產品。

不過,目前石農控股或也受到李河君被帶走波及。據自媒體“綠能新媒”報道,2022年12月22日,石農控股口頭傳遞消息,集團停止運營,包括停止招聘、停止支出等,同時與部分集團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另有部分員工則處於待崗狀態。

我們往往高估一到兩年的變化,低估五到十年的變化。”李河君常將這句話掛在口邊,最終也沒能看清漢能的結局。

而隨着張偉於2019年12月19日突然病逝,他與李河君之間又有多少祕密,或許也只有李河君能給出答案了。

3

走出陣痛,經營步入正軌

在原董事長張偉掌舵錦州銀行的十餘年裏,該行股權高度分散,利益關係盤根錯節。第一大股東的股權也不到9%,除了錦州財政局,多數股東都爲各類民企,包括寶塔石化、華泰汽車、東旭集團、天元錳業,都曾是錦州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且都與錦州銀行有過數額不小的借款。

寶塔實業爲例,2018年11月16日,寶塔實業實控人孫珩超因涉嫌票據詐騙罪,被銀川市公安局逮捕。公開信息顯示,寶塔實業爲寶塔石化控股子公司。

據聯合資信2018年7月26日發佈的信用等級公告內容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寶塔石化獲得的主要合作銀行授信總額爲148億元,其中錦州銀行授信額度爲37億元,僅次於甘肅銀行的50億元。

在對原第一大股東華泰汽車的相關授信額度中,根據該公司2018年半年報顯示,錦州銀行錦州解放路支行對其授信1.7億元授信額度,已使用額度1.68億元。2019年5月,工行、信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長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入股錦州銀行,至此,華泰汽車被踢出局。

在2019年年報中,錦州銀行披露有1500億元的表內不良債權的剝離處置工作。2020年7月10日,錦州銀行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以450億元向匯達資產出售賬面價值爲1500億元的不良債權資產,同時在豁免付款義務的條件下認購錦州錦銀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發行的750億元債務工具。

在民企股東的借款問題上,由於前述民企股東,基本陷入債務違約或資金鍊緊張的局面,如果都是有抵押物授信,處置不良資產也只是時間問題。

截至目前,錦州銀行至少有三名高管被追責,包括先後兩任董祕王晶和該行原董祕孫某,以及原副行長兼北京分行行長劉文忠都被帶走調查。

當錦州銀行三大股東入股後,錦州銀行高管也開始“換血”。自2019年8月起,工行總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原總經理魏學坤等人出任董事長等職務,行長兼執行董事郭文峯,原爲工行遼寧分行副行長;副行長康軍兼執行董事,也是由工行派出,此前在工行原瀋陽分行任職行長,工行原馬鞍山分行副行長餘軍,擔任該行黨委委員、首席財務官及財務負責人,如此一來也暫時穩定了錦州銀行的局面。

“介入錦州銀行,工行之前就特別重視,都不單是管理層這個層面,錦州銀行現在底下很多部門老總都是原來工行的人了。”某股份行的金融市場部主管曾這樣對“財新”表示,在工行介入經營後,錦州銀行在同業市場的融資成本回落得較快,且全市場業務合作基本恢復正常。

2020年6月,錦州銀行完成了120.9億元定增和1500億不良債權剝離,由此錦州銀行第一階段的市場化重組基本穩定。

2021年是錦州銀行重組後第一個完整財年。截至2021年末,錦州銀行資產總額爲8496.62億元,同比增長9.2%,營業收入125.68億元,同比增長35%;淨利潤爲1.02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淨額達5863.23億元,同比增長18.3%,吸收存款餘額爲4760.7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4%。

近年來,錦州銀行持續加大清收處置工作力度,截至2021年末,不良貸款率爲2.75%,撥備覆蓋率爲166.82%。

可以看到,這家昔日城商行“黑馬”,在一系列大刀闊斧式改革後,已經走出陣痛期,也在荊棘叢生中,闖出了一條新路。

該行2022年上半年財報中指出,不斷提升經營質量,推進管理改革,統籌經營發展與服務區域經濟,保持了安全穩健的發展。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