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四川某地一小區,自熱食品發熱包被隨意當做生活垃圾處理。

近年來,“自熱米飯”“自熱小火鍋”等“自熱食品”在速食市場熱銷,頗受年輕消費者歡迎。但記者調研瞭解到,網紅“自熱食品”的發熱包等包裝被隨意大量丟棄,存在污染土壤、水等環境隱患,亟待引起警惕和重視。

“自熱食品”走紅 餐後垃圾被隨意丟棄

“自嗨鍋”“自熱煲仔飯”“即食小火鍋”……隨着天氣越來越冷,可以隨時隨地喫起來,不用電、不用火、不用鍋的“自熱食品”成了受青年人追捧的網紅食品,暢銷網絡,也成爲疫情居家期間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商品之一。

記者在京東、淘寶等多個網絡購物平臺上看到,類似“自熱食品”銷量可觀,一款普通的“自熱食品”大多售價在20元-40元左右,多款產品銷量在1萬件以上,不少“自熱食品”還登上了購物平臺速食回購榜前十名。

“自熱食品”爲何暢銷?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消費者,“方便”“不用開火”“不用洗碗”等原因居多。“下了夜班回到家,打開一盒‘自嗨鍋’加水就能煮熟,看着電視劇喫完,直接就能丟了,都不用洗碗,太方便了。”在成都高新區軟件行業工作的李女士說。

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祕書長袁小然介紹,“自熱食品”一般分兩層,上層是肉類、米飯等食材,下層是一個發熱包,其主要成分是焙燒硅藻土、鐵粉、鋁粉、生石灰、碳酸鈉等,發熱包中的生石灰遇水發熱,轉化成熟石灰,在這個過程中釋放熱能併產生水蒸氣,從而煮熟食物。購買“自熱食品”的大多數爲年輕人,他們大多忙於工作,生活壓力大,無暇做飯,也不願意多花時間做家務,簡單加水就能“煮熟”的“自熱食品”正好切中當下年輕人的即時就餐需求。

四川省食品檢驗研究院工程師閔宇航介紹,“自熱食品”上層的食材在丟棄時可以按照生活垃圾處理,但是下層的發熱包不能隨意丟棄,因爲“自熱食品”加熱完之後,生石灰變成了熟石灰,熟石灰具有腐蝕性,如果把相當量的熟石灰扔到環境中,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當前,“自熱食品”垃圾大量隨意丟棄已成爲普遍現象。記者走訪成都多個小區後發現,很多人把“自熱食品”作爲一般垃圾扔在了垃圾箱裏。“喫完就直接扔垃圾桶了,包括下面的發熱包,全當廚餘垃圾一樣扔了,我也困惑發熱包到底屬於什麼垃圾。”成都市民夏女士說。

環境污染隱患不容忽視

記者調研瞭解到,近年來,大家比較關注的是“自熱食品”的“自燃”危害,但對其發熱包等可能導致的環境污染隱患缺乏警惕,背後也暴露出標準缺失、管理盲區等漏洞。

目前,“自熱食品”垃圾丟棄缺乏規範。記者調研瞭解到,雖然多地已經推行垃圾分類,但對於“自熱食品”等新興產品產生的垃圾丟棄,還缺乏相應的規範。閔宇航等專家認爲,“自熱食品”不僅包括了半成品食材,還包括了“廚具”和“燃料”。儘管這個“廚具”和“燃料”很簡單,但它有熱源,也有加熱設備。從本質上說,“自熱食品”相當於“大米+電飯鍋+電源”或者“肉+鐵鍋+酒精爐”的組合。對它的安全性和環境影響的評估,需要綜合考慮到食物和“廚具”,但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規範出臺,所以一般是把其作爲食物類垃圾來丟棄,並沒有考慮發熱包等廚具被丟棄後對環境的影響。

部分“自熱食品”生產加工時也缺乏環境保護的標準設計。一些食品行業的業內人士透露,“自熱食品”在生產時主要是考慮到方便自熱、口感等指標,對於加熱包內的“燃料”含量多少,是否會對環境存在長期污染等,缺乏行業標準設計。

閔宇航等專家提醒,目前市面上“自熱食品”的包裝多數爲聚丙烯塑料包裝,該包裝價格較低且供應充足,具有相對良好的機械性能、阻隔性能和熱封性能,但並非完全可回收,也不可降解,隨意丟棄後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在監管方面,“自熱食品”按食品類別來監管,也存在一些監管盲區。採訪中,部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下,“自熱食品”還是由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按照食品類來監管的,主要是看其安全性、衛生等是否存在問題,對“自熱食品”被隨意丟棄的環境問題等存在監管盲區。

閔宇航等專家介紹,在工業生產中,危險品的存放和使用是有嚴格的操作規範的,運輸過程也需要特別的運輸工具。而帶着自熱袋的“自熱食品”卻是作爲食品通過電商平臺來銷售的。在食品生產中有規定,高酸性和高鹼性的廢物不能直接丟棄或者排放,“自熱食品”垃圾中也存在高酸性和高鹼性物質,可以算“有害垃圾”,但卻長期被當作一般垃圾隨意扔掉,其中的物質堆積得多了,有可能造成土壤酸鹼度失衡。加熱包在丟棄時,由於含有金屬元素及大量鹼性化合物,有可能反應不完全, 有二次放熱的風險。

亟待完善行業規範和標準

藉着“宅經濟”風口,“自熱食品”這一新興品類逐漸風靡。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爲,“自熱食品”作爲新興流行事物,其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小視,亟待加快完善相關規範和標準。

一些接受採訪的專家呼籲,對於“自熱食品”的垃圾分類需要制定細緻的標準,比如,加熱之前,生石灰有放熱的風險,加熱包應屬於有害垃圾;加熱反應結束後的加熱包則是幹垃圾,也可屬於其他垃圾。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才能減少環境污染問題,在這方面應該加強宣傳和科普。

當前,“自熱食品”市場規模增速較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自熱食品”市場規模達45億元,同比增長7.14%。記者梳理發現,“自熱食品”雖然受到追捧,但是在《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還沒有“自熱食品”這一分類,也反映了這一市場缺乏國家標準、准入門檻相對較低。

多位業內人士呼籲,現有的“自熱食品”產業標準體系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應加快構建科學實用的“自熱食品”標準體系,進行產業引導和約束。“標準體系建設主要包括基礎標準、質量安全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產品標準、食品用加熱包標準等。”閔宇航說。

有專家還指出,“自熱食品”使用完後殘留的、未反應完全的化學物質帶來的環境污染隱患,也需要引起警惕,在這方面,當下還缺乏研究。

一些業內人士也呼籲,對於“自熱食品”生產企業而言,相關部門可以積極引導企業通過產品綠色設計升級,不僅讓安全性更有保障,讓行業發展更加綠色健康,設計攜帶方便、加熱便捷、綠色環保的包裝是行業的一大發展方向。“採用天然、綠色的包裝材質和技術,可以提升‘自熱食品’行業的公衆形象並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袁小然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