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偶派(jioupai)原創

作者|範文

編輯 |釗

“3年了,一直沒能跟快看簽約,投稿沒賺到一分錢。”

“一部漫畫追下來花了400元,這都可以買好幾十本實體漫畫書了。”

“排行榜上大多是腐女向耽美作品,自己都不敢在公衆場合打開快看,更不好意思推薦給朋友。”

這是我們最近和快看上的用戶聊下來,對方口中描摹的快看漫畫。

2022年12月23日,這家在漫畫領域力壓騰訊嗶哩嗶哩的獨角獸公司,在北京辦了一場年度活動,創始人兼CEO陳安妮在會上提出一個“小目標”:明年快看要從“中國第一”變成“世界第一”的漫畫平臺。

創作者和用戶口中的快看漫畫,和陳安妮口中的快看漫畫,似乎兩家完全不同的公司,一個承擔着民族漫畫的希望,一個是創作者賺不到錢、用戶需氪金追漫、平臺優質多元內容丟失的“失樂園”。

到底哪一個纔是快看的真實面貌?

在和一些快看的創作者、新漫畫迷以及骨灰級漫畫迷聊了聊後,同時結合我們能蒐集到,爲數不多的快看外部資料和發展邏輯。希望通過多元地拼合,能夠描摹出一個真實的快看樣貌。

1

“3年投稿沒拿到一分錢”

2020年11月快看在發佈會上曝出,快看經紀約作者的平均月收入達到53604元,頭部作者的年收入已經可以超過500萬元,然而會後一些簽約作者都表示自己並沒有達到平均收入水平。

由於快看在發佈會上並沒有列出頭部作者有哪些,也沒有對於這些數字流向進一步解釋說明,具體情況外界不得而知。

不過熱門作品《快把我哥帶走》的主筆溪流曾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質疑:我就當你這數據是真實的,我就問問頭部作者是啥意思?我是襠部作者?

簽約作者收入是個謎,當紅作者都喊窮叫冤,那麼普通素人漫畫家在快看上能脫離“爲愛發電”嗎?

張凡是一位插畫師,自己在業餘時間也曾在快看上投稿原創漫畫。她告訴奇偶派,快看漫畫從2020年上半年起纔開放內容自主上傳,之前需要平臺發佈前進行嚴格審覈。

“快看的投稿規則較國內其他平臺更爲寬鬆,只要遵守法律法規和平臺制度基本都能過審,但如果不跟平臺簽約,則不像視頻平臺有流量激勵,大部分作者需要參加平臺各類活動才能獲取一些獎金。”

2022年她參加了快看的第四屆新連載原創條漫挑戰賽並獲獎,但無法接受快看獨佔作品的所有著作財產權,作品付費閱讀和IP開發與平臺分成的簽約條件,被快看以比賽規則規定爲由,拒絕支付獎金但保留獎項。

來源:第四屆快看原創條漫大賽官網

“3年了,一直沒能跟快看簽約,投稿沒賺到一分錢。”張凡回顧自己的投稿原創之旅如此總結:“平臺排行榜上大多是瑪麗蘇霸總題材,人設互補、劇情曲折、快節奏是平臺偏好的內容,這便導致了女性向作品氾濫,如果想連載一些小衆題材基本無人關注。”

“漫畫作者只有簽約才能獲得稿費,每格漫畫的稿酬大概在百元左右,在連載中後期採用付費分成模式,簽約後月收入在萬元以上的作者並不少,但是想要再往上提升就完全依靠作品熱度。”

根據站內的《KK新星創作生態扶持計劃》可以得知,快看目前支持5種簽約模式,除獨家在快看上連載外,作品在最初的4個月內獲得400-1500元的的創作補貼,更有機會獲得流量和資源扶持。

按照官方標準,如果漫畫在後續沒能獲得關注,素人漫畫家在一部作品上大概只能獲取幾千元的酬勞。以2020年公開的平均月收入和頭部作者年收入來算,平臺作者間的收入存在跨次元的鴻溝。

雖然快看對於整個UGC生態看似處於放養階段,但對頭部作者和作品的投入絕對可以說耗費巨資。

早在2017年,快看就於業內率先提出3S計劃,提供Service(打造作者服務體系,包括簽約作者的職業保障體系、爲作者提供全產業鏈的商業開發)+Super (製造頂級漫畫內容)+Star(培養漫畫新星)。

從2018年起,快看號稱在三年內投入5億元扶持創作,重點用於扶植漫畫作者,製造精品內容。2021年快看在表示超額完成計劃的同時,宣佈新一輪3S計劃將在未來三年加碼至10億元。

這期間快看建立起一整套業內領先的漫畫工業化生產體系,包括選題策劃、資源配置上宣發、覆蓋全渠道商業及用戶數據監測分析等環節的一整套工業化流程。

對於頭部IP,快看內部有一整套電影級的“綠燈系統”,瞭解項目的潛在細分市場,對同類題材的蒐集和分析,項目在製作、發行、商務開發、成本層面都進行全面的評估。

人氣值近350億的獨家原創國漫《谷圍南亭》,快看內容團隊深度參與了作品創作的全流程,併爲其制定了一系列專屬運營和宣發策略;而超百億觀看的漫畫《全球詭異時代》,改編自飛盧小說網作者黑白茶的小說,快看其創作團隊配備了編繪、畫師、責編等人力資源。

陳安妮曾說,快看的企業願景與使命,就是未來將成爲一家超級娛樂公司,並推動原創內容的崛起。

快看漫畫確實讓人注意到國內漫畫商業市場的廣泛前景,給一大批作者收穫了遠超出他們預想的回報,使漫畫家成爲有安全感、有尊嚴的職業。

但同時,快看也難免會被一部分人認爲是,打着扶持的名號,收割不少創作者的心血,使之成爲平臺壯大的養料。

2

“追完一部漫畫充了400元”

近年來,漫畫行業在資本的瘋狂湧入下,平臺價值和供給內容水漲船高。由於創作內容質量與市場估值不匹配,用戶黏性及消費轉化率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爲追求更多的流量,除了在版權內容上模仿、抄襲甚至直接搬運外,踩着紅線誘導消費,引入耽美甚至色情元素,成爲漫畫APP推高數據流量的殺手鐧。而作爲巨頭的快看似乎也不是行業例外。

周清在去年7月份迷上了快手短劇《養敵爲患》,於是下載了快看App打算追連載漫畫,後來發現越來越多自己感興趣的漫畫,一個月不知不覺就往裏面充值了2000元。

“平臺上絕大部分內容都需要付費,會員月費18元,年費188元。即便你是會員,看漫畫還是要支付KK幣,而這需要額外領取或者購買。雖然成爲會員後也會贈送KK幣,但是限時使用,額度也很少,說到底還是要自己再充值買。”

“如果不是KK幣扣沒了,她根本不知道每看完一話代幣便會自動扣除。而每當KK比不足時,快看的充值頁面會直接優先推充值最高檔。一部漫畫追下來花了400元,這都可以買好幾十本實體漫畫書了。”

“不光是強制消費,平臺上層出不窮的各類廣告也嚴重影響使用體驗。”

周清補充道:“不僅開屏和首頁都有醒目的廣告,連漫畫內容頁也有廣告彈出。這些廣告很容易誤操作點進去,有時候是跳到第三方平臺,有些廣告視頻看完了關閉選項才跳出來。”

她感覺“割韭菜”的氣息過於明顯,最終選擇卸載了快看App。

像周清這樣的消費者,可能不止一個,截至1月5日,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涉及快看漫畫的投訴量高達3530個。

投訴內容主要包括快看漫畫虛假宣傳,虛假廣告誤導商戶、已觀看漫畫仍需購買、自動續費、誘導未成年消費、隨意下架作品、未經授權盜用戶翻譯的作品等問題。

來源:黑貓投訴App截圖

其中有用戶表示,說自家未成年小孩兩個月在快看漫畫消費近1000元,投訴快看漫畫利用未成年人沒有辨別能力,引導未成年人消費,希望平臺不要昧着良心賺錢。

此外,還有黑貓投訴用戶指出,快看App註冊門檻低,註冊完成後會一步步引導你充值消費。許多漫畫存在各種挑逗擦邊的內容畫面,毒害青少年心智。

此前,對於快看內容的質疑,已經落到了一些媒體和實際的處罰上。

2018年4月,中國青年報曾發文稱,北京市的榮女士發現女兒在快看App上觀看涉及“軟色情”內容的漫畫,爲此她多次刪除該軟件並表示:“男人摟抱在一起的畫面,實在不適合十一二歲的孩子看。”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4月17日,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快看世界”罰款1萬元,處罰理由是“提供含有禁止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

此外,2019年5月16日,北京工商朝陽分局對“快看世界”罰款15000元,處罰理由是“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其他情形的虛假廣告”。

而在2022年10月,工信部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整治“回頭看”行動中,“快看漫畫”因“違規推送彈窗信息”被通報批評。

在高速發展的背後,悄悄“收割”用戶,快看內容層面上仍然存在不少頑疾亟待根治。

3

“不再向人安利快看”

快看日前舉辦的KK夢幻夜,號稱是國內首個超新Z世代ACGN狂歡盛會,聚集了漫畫、同人、COSPLAY、聲優、三坑、谷圈等Z世代感興趣的內容。

“紙片人的春晚”明顯供給於新生代的跨年願景,社區的打造、圈層的擴展是快看正積極開拓的新方向。但目前流出的節目和內容與一般ACG展會並無明顯區別,更難說帶起一種新風潮。

商業化渠道越來越多,原創作品正在肉眼可見地減少,快看多次突圍,卻沒能真正殺出漫畫圈,品牌發展上缺乏想象空間。

陳薇是快看漫畫的元老級用戶,她回憶快看漫畫剛上線時,有很多優質的少女漫和青女漫,各類題材百花齊放。

像玄幻類的《你的血很甜》《捉妖少女》,微恐漫畫《赤色四葉草》《自來水之污》,懸疑題材的《閻王法則》《整容遊戲》,都有自己的忠實的擁躉。

在她看來,2017年之後快看上不少漫畫開始變味了,優質漫畫肉眼可見地減少,大量站外作者開始入駐,很多大作開始敷衍注水,抄襲文案、描圖的事情屢見不鮮,漫畫的畫風逐漸走向趨同。

作品評論區也不再是對作品解析和對劇情人物的討論,反而是各種CP黨,劇透黨,一言不合就會吵起來。

現在排行榜上不少都是腐女向耽美作品,自己都不敢在公衆場合打開,更不好意思推薦給朋友,久而久之自己便脫離了這個圈子。

或許正是這些原因,快看很難留住輕度用戶,體現在MAU上便是起伏不斷。

根據CIC灼識諮詢發佈的《中國二次元內容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快看市場佔有率超過50%,月活始終保持在漫畫平臺前列。

不過據易觀千帆統計,快看APP在2020年從6月至11月的半年內,月活躍人數從3991.1萬人升至4591.4萬人後斷崖式跌至2446.3萬,環比跌幅一度爲35.60%。

而按照比達諮詢的數據,快看在2021年2月份、4月份的月活也分別是2895萬和2818萬,而到了6月,極光發佈《2021年Q2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中顯示,快看的月活數顯示僅爲1511萬。

來源:極光

蹊蹺的是,在2021年8月發佈會上,快看漫畫公佈的月活卻達到驚人的5000萬,並公佈了公司重點項目“漫劇”。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快看進軍短視頻賽道,是否與其不斷下滑的月活數有關。

儘管快看對漫劇的定義是:漫畫+視頻+廣播劇,雖然說可以覆蓋到更廣的產業鏈,比如CV、配樂、衍生付費項目等,但從呈現效果來看,“漫劇”本質上還是有聲漫畫。

在漫劇的IP來源上,快看也很難做到產業閉環,去年宣佈的150部漫劇中,其中80部作品是網文改編,原創漫畫在“漫劇”中的比重並不高。

也許是意識到移動端付費變現的瓶頸,快看幾年前就開始着手IP開發,開始全產業鏈運營。

2022年快看的漫畫圖書籤約首印量已超500萬冊,累計完成超200部作品授權動畫、影視等形式的改編和相關衍生品自主及授權研發。

由於動畫和真人影視劇的投資巨大,快看主要以聯合出品或授權方式參與。但快看自從2018年推出爆款電影《快把我哥帶走》後一直缺乏破圈作品。

推出《這個殺手不改需求》《不說謊戀人》《親愛的錦鯉女孩》等漫改短劇並未引起多大反響,個別作品至今在豆瓣上都是未開分狀態。

快看App漫畫排行榜推薦的前幾名作品清一色是網文改編作品,或韓國網文漫改作品中文版,像《閻王不高興》《谷圍南亭》《非人哉》《一代靈後》等早期出圈的原創作品,基本都已完結或停更。

現在的快看APP,裏面涵蓋了漫畫、小說、遊戲、商城、社區以及廣播劇等多種形式。比起純粹的漫畫平臺,快看更像是一個內容混雜的二次元生態圈,離成爲大衆化娛樂平臺的目標相去甚遠。

早在互聯網漫畫的黃金時代,快看憑藉條漫一直傲立潮頭,前浪有妖氣、網易都相繼折戟,快看依舊穩坐釣魚臺,但要實現陳安妮口中的娛樂帝國,現在的快看稍欠火候。

4

寫在最後

陳安妮說:“國漫就像文化芯片,承載着中國文化,中國的價值觀,中國人的生活面貌的載體,用一種娛樂化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其它人。”

快看一直強調其願景是成爲未來的超級娛樂公司,它曾記錄了無數人的青春年少,給平淡日子帶來快樂和感動。

但活在當下的平臺作者、新老用戶卻認爲自己被拒之門外,在他們眼裏,快看猶如有着截然不同的兩幅面孔。

誠然理想與現實之間必定存在距離,但我們在看見A面光鮮靚麗的同時,別忘了清理B面的積灰。

*文中張凡、周清、陳薇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