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晴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對直播帶貨,大家肯定不陌生。隨着行業的蓬勃發展,不少網紅博主成爲帶貨主播。那麼問題來了,網紅的盡頭一定是直播帶貨嗎?這句話雖是調侃,卻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網絡平臺的生態。美妝博主賣口紅,美食博主賣零食,知識博主賣書賣課……無論之前是什麼領域的博主,都可以走進直播間,向粉絲大力推銷手中的商品,可謂是百慮而一致、殊途而同歸。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最近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指出,網絡直播、網絡社交推動社交媒體營銷興起,利用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相傳拉動消費增長,形成網紅經濟、信任經濟等新經濟模式。可以說,網紅經濟本質是一種“流量經濟”“注意力經濟”。過去,網紅博主們依靠平臺的流量分成、粉絲的打賞、植入的品牌商廣告等方式,獲得流量變現。隨着直播電商行業迅速發展,網紅經濟變現有了新路徑。直播帶貨熱度高、門檻低,過去一年,不少知名網紅博主走進了直播間:依靠健身操“出圈”的劉畊宏賣起了健身服裝,記錄質樸鄉村生活的張同學賣起了家鄉的農產品……“人紅好賣貨”,成爲網紅經濟變現的普遍路徑。

根據測算,2022年全網直播電商的成交額爲3.5萬億元左右,佔全部電商零售額的23%左右。雖有網紅博主在直播帶貨中賺得盆滿鉢滿,但也必須看到,並非所有網紅博主都獲得了成功,即使是粉絲千萬的網紅,也可能在直播帶貨中遭遇“滑鐵盧”。他們有的要面對慘淡的銷量,有的要面對高企的退貨率;有的要面對“不務正業”的質疑,有的要直面“下場撈錢”的詰難。更有甚者,個別網紅博主因爲數據流量造假、商品質量問題而“翻車”,不僅沒能打開事業新天地,還失去了粉絲的信任和支持,甚至面臨平臺和監管方的追責處理。

只要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網紅博主帶貨與否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是,網紅的盡頭,不應僅僅是帶貨。每一位網紅博主都是互聯網生態的重要建設者,流量無罪,但唯流量是圖不可取;追求經濟效益沒問題,但也應有社會效益的考量和社會責任的擔當。如果一位博主只顧一場接一場地帶貨而不再琢磨優質的原創內容,爲了推銷手頭的商品而推翻自己長期堅持的觀點,惡意炒作博人眼球只爲給直播帶貨宣傳造勢……這些用套路代替真誠、把關注換算成生意的把戲不會得到網友買賬,這些打起“小算盤”、動起“歪腦筋”的網紅博主,也必然行之不遠。

網紅的起點,離不開出新出彩的優質內容;網紅的成長,也應堅守對優質內容長期不懈的追求。從纖塵不染的院落、精心製作的美食,到有板有眼的傳統手工技藝,從富有傳統中國韻味的田園牧歌生活,到富有未來感的科技產品評測……有意思、有價值的優質內容,任何時候都是網紅博主們的立身之本,也是網紅博主們長期發展、細水長流的底氣和活力所在。

當然,網紅經濟是一種經濟現象,不可能脫離經濟規律而存在。網紅經濟能否找到合適、長遠的變現途徑,是互聯網內容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激發經濟社會活力潛力的重要動能。如何讓優秀的網紅博主發揮潛能、各展所長,不僅能當好內容生產者,也能當好直播銷售員;如何讓優質內容和直播帶貨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在鄉村振興等領域發揮更大價值?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今天,這些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

這正是:

人人盡說直播好,網紅出場忙種草。

帶貨不能忘初心,優質內容第一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