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理

“輕鬆考證,免費掛靠,一年躺賺10萬。”“拿下證書,就有了金飯碗。”以“考證躺賺”爲噱頭,楊某強、康某等人,參與發佈各類辦證、考證廣告,誇大證書作用,誘騙多人購買培訓業務。截至案發,案件涉案人員百餘人,詐騙數千名被害人共計3000餘萬元。2022年12月2日,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涉案的9名嫌疑人提起公訴。目前,案件正在辦理中。(1月15日《法治日報》)

“考證躺賺”能成爲機構騙人的噱頭,令人噓唏。誇大證書作用的培訓詐騙,利用的是求職者走捷徑、賺快錢、不勞而獲的急功近利思想。要避免這種“培訓詐騙”擾亂正常的培訓市場,除了加大監管力度之外,還需要加強對求職者的教育引導,強化合法就業以及憑真本事就業的意識,避免被這些噱頭矇蔽。

“考證躺賺”的噱頭,根本經不起推敲。首先,如果證書真值錢,那麼,通過這樣的考試絕對不可能輕鬆。然而,機構卻宣稱獲得這麼值錢的證書,只需交錢即可,甚至可以請人代考,保證獲得證書。事實上,這些證書根本就不是什麼政府認可的從業資格證書,而是社會機構自己發放的職業能力評價證書與等級證書。這些證書本來就沒什麼含金量,如果沒有用人單位認可,就是廢紙一張。

其次,如果此類證書真的管用,法律也絕對不允許掛靠。國家對從業資格證書的管理是十分嚴格的,實施從業資格制度,就是要保障從業者的專業能力達到行業標準,“掛靠”顯然是違反從業資格制度的非法行爲,也不可能運作成功。機構宣稱能運作證書掛靠,是在編詐騙故事,引誘想快速成功的求職者掉進陷阱。

就是這麼漏洞百出的詐騙套路,竟然騙到不少人,其中就包括高校畢業生。有部分高校畢業生,信奉成功學,夢想“一夜暴富”,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甚至把“非法就業”視爲“大膽開拓”。近年來,有的高校畢業生掉入傳銷陷阱,還有少數高校畢業生剛出校門就因實施詐騙,包括電信詐騙、金融詐騙、培訓詐騙,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啓示我們應加強對求職者的“合法就業”教育,不能讓他們被成功學矇蔽。

值得注意的是,“培訓詐騙”往往選擇一些新興職業,如碳排放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等。他們利用求職者對這類職業不瞭解,職業缺乏明確規範,因而誇大培訓證書的價值。對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應儘快制訂這些新興職業的職業規範,明確職業的工作內容以及對從業者的要求,以此規範針對新興職業的職業培訓。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取消了大批職業資格證書,對求職者、從業者的能力評價,改爲社會評價。在此過程中,就有一些機構混淆官方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與社會機構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性質和功能,進行虛假宣傳。規範職業培訓市場,就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管,同時還要推進用人單位的招聘用人改革。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不能只看求職者的學歷、證書,更要關注求職者的實際專業能力,建立以能力爲核心的人才評價體系。

我國所有的求職者都應該轉變“看重證書,超過看重能力”的陳舊觀念,在參加職業培訓時,要查看培訓機構的資質、比較分析培訓機構提供的課程質量、重視培訓對提高實際能力的作用。如果求職者不以獲得一紙證書爲目的對待職業培訓,那麼類似的“培訓詐騙”也就不再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