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在召開。在北京會議中心9號樓一層大廳,預算審查監督區域每天都會迎來人大代表,通過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代表們可以快速、簡明、直接地查閱政府及各部門預算,並及時提出建議,充分履行對政府預算的審查監督職能。

在2023年預算初審工作中,市人大專委會藉助人大聯網監督系統對41家市級部門預算開展審查,涉及預算資金1297.7億元,對112個預算項目提出調整建議,提出30餘條改進預算編制和管理的意見。

關注 1

“政府幹了什麼、有無效果可通過預算反映出來”

1月16日是大會的第二天,不少代表利用午休時間在預算審查監督區域查閱各部門的預算情況。來自豐臺團的劉穎代表是這裏的常客,作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稅學院的教授,劉穎長期關注政府預算,並多次提出建議。

“這就像一個數據庫,體現了政府的收支狀況、各區的收支狀況,財政收支能夠體現出政府工作的着力點和方向,政府幹了什麼,有沒有效果都可以通過預算反映出來。”

經過簡單幾步操作,劉穎在系統上調出了政府收入結構和趨勢圖。劉穎對照圖表進行解釋,稅收收入能反映出經濟運行的質量,不同的稅種能夠反映出一個區域在哪方面比較活躍。比如,企業所得稅增加得比較多,說明這個區域的企業運行情況比較好;如果房產稅比較多,說明經營性的房產運作得很好;如果個稅比較多,說明這個區域勞動者的“腰包”比較鼓。

同時,通過各區財政收支和北京市財政收支整體情況,能夠看出北京市區域發展是不是平衡,是不是按照規劃在有效地推進。

近幾年,劉穎經常會把在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反映給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促進了系統的持續升級。今年她又帶來了1個小建議,希望在數據分析部分增加對未來趨勢的前瞻和預判,“目前系統能夠提供數據分析,但基本是看過去,我們希望在分析中增加看未來的部分,便於代表對發展形勢有較爲整體和清晰的認識。”

關注 2

22大類4000萬條數據,從簡單查詢到智能分析

與人代會審查的其他報告不同,預算草案報告因爲數字多、專業性強,數字之間的勾稽關係複雜,人大代表經常反映“看不全、審不細、讀不懂、督不實”,會嚴重影響人大代表有效履職。

按照全國人大的要求,北京市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於上屆人大正式建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不斷推動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升級。

從最早的簡單查詢到現在的智能分析,從最開始在大會上爲代表提供查詢,到現在爲多主體和多法定場景提供服務,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已經貫穿預算編制和預算監督的全過程。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副主任張亞亮介紹,系統採集了跨越2018至2023年的3萬餘套報表,彙總了22大類4000萬條數據,採取儀表盤、城市地理、圖形等進行展示,客觀反映總量、趨勢、增減、結構的變化。原本複雜難懂的數據在代表面前,呈現得簡單清晰、一目瞭然。

來自西城團的代表張磊從事養老產業,他快速在系統上查閱到了北京市過去幾年用於養老領域的資金,連同支出責任部門也一目瞭然。“政府資金的使用能夠看到政策的發力方向,對我們進行經營決策有很大幫助。”張磊說。

作爲“老代表”,張磊想起過去審查預算報告的經歷,只能看紙質文件和報表,一個大厚本,上面是海量的數據,眼花繚亂。現在,代表們不僅可以通過預算聯網監督系統的小程序、App等快速查閱預算數據,還可以實時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注 3

方便代表算清“項目明細賬”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劉星介紹,該系統目前積累了6年來5.5萬個部門預算項目,監督科目從“類、款、項”級科目到具體項目,逐級呈現申報項目、編制依據、績效目標、執行週期、明細預算、政府採購、購買服務、支出進度,方便代表算清“項目明細賬”,推動預算編制“事”“錢”“效”相統一。

這對經營企業的豐臺團代表楊中春十分重要,“我們做企業的希望花錢體現效率,所以我們關注的核心並不是你花了多少錢,而是要知道產生的實際經濟價值和效果。”

劉星表示,北京的預算審查監督體現了北京特色,以“年審+季審”爲切入點,通過“四問該不該”,即錢該不該花、該不該政府花、該不該花這麼多、該不該當下花,形成分析報告並給出建議,這也是代表們最關心的內容。

同時,相關部門可以及時回答代表疑問,代表們提出的好的建議也可以及時吸納進來,保障了人大代表更好履職。此外,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也極大促進了政府預算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對於完善政府全過程績效成本管理等都有很大幫助。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