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地敲定了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路線圖”。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地方全力穩經濟、拼經濟的思路已經非常明確,擴大內需、科技創新、更大力度深化改革等成爲政策關鍵詞和着力點。

關鍵詞一:擴大內需

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均把“擴大內需”放在突出位置強調。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將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大力促進消費復元活血。調整制約消費過時政策,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擴大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

海南表示,2023年海南將重點提振消費需求,力爭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分別增長20%和25%,離島免稅購物銷售額突破800億元。

作爲擴內需的重要抓手,各地在擴大投資方面也着墨頗多。浙江明確,將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高潮,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按照“千項萬億”工程年度計劃,安排省重大項目1000個左右,完成年度投資1萬億元以上,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

重慶提出“投資放量”,並將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定在10%。重慶市市長鬍衡華表示,深入開展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編制實施市級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優化審批服務和要素保障,推動投資規模合理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各地普遍制定了較高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多數省份的投資目標在8%左右,高於各自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關鍵詞二: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正成爲地方經濟發展的“最大增量”。從各地今年工作部署來看,科技創新是一大重點,財政金融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大力發展新經濟、新產業

黑龍江提出,2023年黑龍江省級科技專項資金繼續保持20%增長,大力實施數字經濟、生物經濟、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專項。同時,將深入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淨增800家以上。

福建明確,2023年將提升“四大經濟”質量。其中,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強基”行動,支持福州、泉州等建設千兆城市,培育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中國土樓雲谷數據、廈門數字工業計算中心等爭創國家新型數據中心,佈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打造大數據、物聯網、衛星應用等千億產業集羣,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以上。

強化創新驅動是江西2023年八大重點工作之一。其中提到,系統增強“一號發展工程”牽引效應,謀劃建設江西先進算力中心,培育數字經濟領域“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各100家以上。

關鍵詞三: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依然是地方兩會聚焦重點。這一點從地方2023年工作部署就可窺端倪,國企改革、“放管服”改革、財稅金融改革等都被重點提及。

山西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2023年持續實施扭虧減虧、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佈局;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健全國資數智化管理平臺和監測體系,持續降低資產負債率;加大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力度。

廣東要求,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發揮財政資金效益,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建立縣級財力保障長效機制,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爲了着力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天津提出,深化工程建設綜合審批制度改革,推廣工業“標準地”出讓和施工圖承諾許可制度,改進項目聯合驗收程序,在破除“准入難”基礎上更好解決“準營難”。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地方兩會主要聚焦“穩增長、穩就業和穩物價”的工作,同時仍有立足中長期的深化改革。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既要靠短期的財政和金融政策,更要靠改革理順機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釋放微觀主體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