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1月17日召開發佈會,介紹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覈算,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會上表示,2022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初步覈算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834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83164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638698億元,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與三季度持平。

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21萬億元,這是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後,又躍上新的臺階,穩居世界第二位。從人均水平來看,202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85698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2741美元,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

康義指出,去年我國GDP增長3%,相比較國際主要經濟體也是一個比較快的速度。現在德國已經公佈了全年經濟增速預估數,爲1.9%;據IMF預測,美國、日本2022年GDP增長都不會超過2%。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2.9%

2022年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1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全國工業增加值達到40.2萬億元,製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均居世界首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在44萬億元左右;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8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9%,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去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72138億元,比上年增長5.1%。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4%,製造業投資增長9.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其中,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37萬平方米,下降24.3%;商品房銷售額133308億元,下降26.7%。

“總的來看,2022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同時也要看到,國際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康義說,下階段,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去年人口首次現負增長

康義會上就全國總人口進行了介紹。他披露,去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爲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爲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爲-0.60‰。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72206萬人,女性人口68969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爲104.69(以女性爲100)。

康義指出,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75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爲62.0%;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978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9%。從城鄉構成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爲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個百分點。

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以往人口數據,此次系我國多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關注

擴大內需是今年經濟工作重點之一

康義表示,擴大內需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去年,消費市場受到疫情衝擊較大,特別是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對整個消費市場形成的衝擊較大。2023年隨着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有以下幾個有利條件:一是我國居民消費潛力巨大。14億多人口本身就有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消費結構升級總體趨勢沒有改變。二是線下消費和服務消費逐步恢復。隨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消費場景限制將大幅減少,爲服務消費、線下消費的恢復創造了條件。三是新消費熱點不斷湧現。“互聯網+”“數字+”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文化消費較爲活躍。四是就業穩、收入增有利於拉動消費。2023年中國經濟將會整體好轉,就業會相應改善,居民收入也會相應提高,這將有效帶動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

去年房地產投資、銷售數據降低,對此康義應詢回應,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通過相關測算,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爲13%、14%左右。2022年,房地產行業增加值下降5.1%,很多指標都與此相關聯,固定資產投資5.1%的增速不是太高,最主要是受房地產業拖累,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下拉固定資產投資2.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的下拉因素主要在房地產領域。

康義指出,一系列構建新的房地產體系的相關政策近期出臺。初步判斷2023年房地產對整個經濟的拖累不會比2022年大,房地產還是一個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逐步企穩具有一些有利條件。

“我國仍然處在城鎮化持續發展階段,儘管去年城鎮化率提高了0.5個百分點達到65.22%,但是城鎮化率還是不高。去年新增的城鎮人口數量巨大,這些就是未來的發展空間。供給需求兩方面都在進行政策調整,目的是讓房地產迴歸本位,堅持‘房住不炒’,減少其金融屬性。另外,我們多渠道保障、多渠道供給、主體多元化,一個新的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就會建立起來。”康義表示。

2023年經濟發展具備多個優勢條件

會上,有外媒提問2023年經濟前景。康義表示,我們分析2023年的情況,經濟發展有多個優勢條件。

長期積累的物質基礎雄厚。中國是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產業配套最好的國家之一,產業組織能力和產業鏈韌性強,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供應鏈體系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面對國際供給體系波動,我們強化了糧食、能源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等關鍵領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爲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明顯。我國有14億多人口,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還在持續推進,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

此外,新動能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以及宏觀調控,特別是當前物價總體處在穩定的、可控的狀態,爲我們多方面儲備使用相關宏觀調控政策工具留有比較好的空間。

康義提到:“2023年中國經濟一定會整體好轉。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狀態,大家都已經感受到,像北京,現在出行交通擁堵已經出現,國內航班已經恢復到2019年的八成以上。生活秩序恢復,都將給2023年的經濟增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本版文/本報記者 李巖

統籌/劉曉雪  供圖/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