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1月18日召開2022年四季度發佈會,介紹相關情況。

2022全年共釋放穩崗紅利2713億元

2022年,人社部先後出臺了三輪“降緩返補擴提”一系列階段性、組合式援企穩崗政策舉措,加力保市場主體穩就業。對此,人社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在發佈會上表示,一攬子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措施總體成效顯著,2022全年共釋放穩崗紅利2713億元。

2022年,人社部加大降費緩繳力度。在延續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一年的基礎上,疊加實施困難行業企業和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緩繳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政策。通過內嵌徵繳比例到信息系統,基本實現降費率“直兌直達”、緩繳“即申即享”。去年,共減收失業保險費爲企業減負紓困1590億元。同時,激勵企業不裁員少裁員,大幅提高穩崗返還比例,將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型企業由30%提至50%。各地採用“免申即享”新模式,通過大數據比對直接向符合條件企業發放資金。去年,共向787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97億元,是上年的2倍,小微企業受益明顯。

人社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創新出臺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政策,並不斷拓展受益範圍,對出現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所有參保企業、未出現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5個特困行業參保企業,按每名參保職工不超過500元的標準發放補助,支持企業留住工作崗位。政策實施7個月以來,共向530萬戶企業發放留工補助資金303億元。

桂楨表示,在激勵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方面,人社部創新出臺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對招用普通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並參加失業保險的企業,按每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擴崗補助,支持企業積極擴崗。根據就業形勢又將政策範圍放寬到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各地建立參保企業和大學生身份信息比對機制,精準篩查,主動發放。畢業季以來,共向52萬戶企業發放擴崗資金27億元,惠及高校畢業生192萬人。此外,人社部拓寬技能提升補貼政策範圍,對參保職工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分別發放不超過1000元、1500元、2000元的補貼。支持東部7省(市)將失業保險基金用於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等支出。目前,已支出技能提升資金296億元。

人社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紅利加速釋放,受益企業普遍將穩崗資金用於繳納社保費、開展培訓、發放生活補助等,對沖了用工成本,緩解了經營壓力,穩住了職工隊伍,提振了發展信心。參保企業在承擔穩定就業崗位社會責任的同時,還積極擴崗,去年,全國有2.38億職工參加失業保險,同比增加849萬人。2023年,我部因時因勢優化各項助企惠企政策,更精準更有效地支持企業發展穩定就業。

2022年全國發放失業保險待遇887億元

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在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22年,全國共向1058萬失業人員發放不同項目失業保險待遇887億元。今年,人社部將繼續加強困難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及時足額髮放失業保險待遇。

人社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表示,在及時足額髮放失業保險金、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常規保生活待遇的基礎上,人社部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延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同時,統籌考慮疫情對失業人員生活造成的影響和各地的基金結餘情況,循序漸進,分類施策,逐步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在爲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基礎上,增加代繳生育保險費,充分保障失業人員醫療和生育權益。在物價上漲時,啓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更好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大齡失業人員,領金期滿後仍未就業的,可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至法定退休年齡。對未能及時就業的退役軍人,辦理求職登記後,可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人社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繼續深入實施失業保險待遇“暢通領、安全辦”行動,推行“三免”經辦服務模式。“免跑即領”,暢通失業保險待遇申領全國統一入口,失業人員隨時隨地可以申領,無需到現場辦理。“免證即辦”,全面取消證明材料、申領時限、捆綁條件和附加義務,失業人員憑身份證或社保卡即可申領。“免登即發”,優化申領環節,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金,可先發放後辦理失業登記,申領失業補助金無需辦理失業登記。

此外,桂楨表示,臨近春節,有需要的羣衆可以登錄失業保險待遇申領全國統一入口(si.12333.gov.cn),微信、支付寶上也可以申領,搜索“電子社保卡”小程序,進入首頁,點擊“失業保險待遇申領”服務。還可以下載掌上12333APP,在“服務”欄目下,選擇“失業保險”中的“失業保險金網上申領”“失業補助金網上申領”服務,也可以搜索服務名稱,直接辦理。

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 基金收支總體平衡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已經實施了一年,目前進展如何?對此,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在發佈會上表示,去年1月,全國統籌啓動實施以來,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穩步推進各項改革,養老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基金收支總體平衡,制度運行平穩。

亓濤表示,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2022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實現政策統一,勞動者與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社部指導各地逐步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制,將更多靈活就業人員納入養老保險保障範圍。同時,加大省際互濟力度。2022年全年共跨省調劑基金2440億元,有效均衡了地區間基金當期收支壓力,資金使用效率更高。通過資金調劑使用,養老金髮放更有保障。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建立了中央和地方養老保險支出責任分擔機制,中央財政補助力度進一步加大,地方財政養老保險投入機制更加完善。不斷提高養老保險管理服務水平和公共服務可及性。建成了與全國統籌相適應的信息系統,實現了數據集中管理、部省經辦聯動,更好做到“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不斷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已開通83項全國性、跨地區社會保險服務,比2021年增加了30多項,操作更加簡便,方便了參保企業和參保人員“跨省通辦”“一網通辦”,累計訪問達43億多人次。

此外,亓濤還表示,去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地區)啓動實施,目前總體運行平穩有序。截至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1954萬人,繳費人數613萬人,總繳費金額142億元。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我部將按照國務院關於個人養老金要先行1年的部署,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相關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

人社部開展領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便民舉措

開展領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是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爲了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水平,目前,各地已初步構建了以信息比對爲主、社會化服務和遠程自助認證相結合的認證新機制,努力實現寓認證於服務、寓認證於無形,儘量減少對老年人的打擾。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表示,社保經辦機構通過與公安、民政、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部門實現數據共享,不需要本人進行任何操作,即可完成認證。2022年,全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退休人員是通過數據比對方式完成認證的,以後這個比例會越來越高。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老年人可以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網站或“掌上12333”等官方手機應用,進行人臉識別認證。在境外居住的,還可以通過外交部“中國領事”手機應用,完成認證。(還可以)在社區、村等基層組織開展的健康、文體等活動中自然完成認證。高齡老人和行動不便的特殊羣體可以提出上門認證申請,社保經辦機構會提供上門服務。

亓濤表示,目前,各地正在規範有序開展今年的資格認證工作,要求與往年相同。需要說明的是,認證在12個自然月內進行一次即可,不需要趕在一個集中的時段進行。

(總檯央視記者 宋菀 王顥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