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越來越近了,爲了拉動節日消費,許多地方舉辦了年貨節。年貨盛會不只是買買買,更是一種愈久彌新的年味。“年味”深藏在一系列隆重而熟悉的儀式裏。最爲常見的拜年、寫春聯、辦年貨、逛廟會等傳統年俗,都是春節儀式感的具體存在。正是有了這份儀式感,春節纔有別於平常日子,給人以溫暖的心靈慰藉和篤定心安的精神力量。

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蘊含的儀式感,已深入中國人的血液,成爲一種紮根於民間土壤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春節是中國人儀式感濃度最高的時間節點和情感節點,是中國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回家團圓”的集體儀式感。這種集體儀式感具有高度的情感凝聚力、感召力,是每個人爲什麼要千里迢迢過年回家的內在基因,也是春節的文化意義和情感意義得以延續的根基。

有人感嘆的所謂年味淡化,究其根本實則是年俗的傳承更替沒能跟上時代步伐。我們需要春節的儀式感,不能固守舊俗的儀式感不變,應順應時代發展,創新節日文化,用文明健康新年俗替代不合時宜的陋俗。

我們要重視包括春節在內的傳統節日,要無比珍惜綿延數千年的傳統文化,要倍加呵護春節的年味。在社會發展中豐富和創新節日文化,爲春節文化注入生生不息的現代元素,讓春節多一些文化味,讓年味內外兼修、形神兼備,“中國年”的年味就會愈發濃烈,春節這一古老節日就能永葆勃勃生機與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