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銀行正在加速推進物理網點的“智能化”改造。截至1月19日,去年以來,我國合計已有2532個銀行網點終止營業。與之呼應,銀行特色化及數智化網點正逐漸增多。

《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銀行網點正加速“瘦身”,並追求“小、美、精”,朝着特色化、差異化方向發展。

多位受訪者認爲,線下網點持續減少,是銀行通過科技手段加速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的表現之一。

中關村科金金融行業負責人鄧江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數字變革的衝擊下,銀行實體網點的收縮並不意味着銀行業務的收縮,而是銀行服務線上化、智能化引發客戶消費習慣改變的必然結果。在數智化轉型進程中,銀行藉助科技手段拓展多樣化的業務辦理渠道,如App、小程序、自助終端等,以適應更加激烈的競爭;此外,銀行還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以不斷滿足用戶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多家銀行正在打造創新型特色網點,例如,浦發銀行某支行打造了茶文化特色網點、交通銀行某網點打造了“零碳網點”,建設銀行打造了“創業者港灣+綠色金融”特色網點等。

記者瞭解到,大多數銀行智慧型網點已經能夠實現從辦卡、開通電子渠道到電子渠道交易的“一條龍”全自助業務辦理,這得益於不斷提升的網點智能化水平,同時,智能化改造對網點服務效率的提升也顯而易見。以開卡爲例,以前通過櫃檯開卡需要15分鐘左右,但使用自助髮卡機,兩三分鐘就可以完成開卡。

“近年來,衆多銀行網點進行了數智轉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引入數字人服務,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重慶分行的虛擬數字人‘小郵’,讓用戶享有了更好的服務體驗。”在鄧江看來,銀行發展特色線下網點不僅是基於自身業務發展需要,更重要的是實現差異化競爭;此外,伴隨網點收縮,單一網點承載的業務將有所增加,也更需要依賴科技賦能。

“數智化”銀行服務更強調“科技”“效率”“智慧”和“體驗”。比如,工商銀行積極運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不斷探索“政銀合作”新模式。此前,工商銀行與山西省社保局合作,通過工行自助終端提供資格認證、失業保險申領、在職參保證明打印等8項高頻社保業務,現已覆蓋山西省11個市、50個區縣。

近期,廣州農商銀行首家5G智慧旗艦網點正式營業。該網點融合智能識別等多種生物識別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體態特徵智能分析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設置各類智能設備,實現到店提醒、業務辦理路線指引等特色功能,顯著縮短了辦事流程和時間。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銀行網點的智能化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比如在服務效率、服務範圍和精準度、風險管理能力、產品設計等方面,均可以通過數智化技術和系統升級得到改善和提高。目前看來,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雲計算邊緣計算技術、數字身份和可信聯網技術、VR/AR技術等,都能夠幫助銀行業務實現新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