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招工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2022年年底,沈燕的訂單量達到了全年的頂峯,但由於人手不夠,於是她的一家6口人全部進廠“打螺絲”,於是就出現了老闆們親自上生產線和工人們集體趕工的熱鬧場面。

沈燕經營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一個小鄉鎮的不鏽鋼工廠,是典型的家族式小微企業,產品包括不鏽鋼地漏、紙巾盒、湯勺等小商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和少量非洲國家。

潮州是國內主要的不鏽鋼生產基地之一,尤其是潮安區的彩塘鎮被讚譽爲“不鏽鋼王國”,在整個潮州,分佈着大大小小衆多的不鏽鋼企業,或是內銷或是外貿。

在珠三角的工廠裏,通常以年輕的工人爲主,企業經營者們甚至常常需要爲如何管理好當下的年輕員工而發愁,但在沈燕的工廠裏,卻是另外一番場景。這裏的工人們幾乎清一色40歲-60歲的中年阿叔阿姨,而且,大多是沈燕的街坊鄰居,鮮有年輕的面孔。“這樣的話,雖然大家都知根知底,工人也非常熟練,但如果這些阿叔阿姨年紀再大一點,我可能也要爲找新的工人而發愁。”沈燕說。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沈燕認爲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工廠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夕陽產業,辛苦程度較高,而當下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這樣的工作,本地的年輕人更是如此,一部分前往大城市打工;另一部分寧願在家裏自己開作坊加工不鏽鋼,也不願意出來。尤其是對於潮汕的鄉村來說,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着自己的小生意。

二是與珠三角的大城市相比,潮汕的鄉鎮也無法吸引到足夠的外地年輕人,“外地年輕人如果想出來打工,肯定首選大城市,對我們這種小地方不感興趣。”她說。

事實上,每年的春節一過完,位於廣東的數個大型生產基地都要迎來如火如荼的招工“大戰”,尤其是東莞、佛山、順德等地,在今年經濟全面復甦的背景下,“搶人”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過去,進廠是很多人外出務工的主要選擇,現如今,年輕人面臨的選擇更加多樣化,比如外賣騎手、網約車、快遞等,與進廠相比,這種工作的靈活度、自由度更高,收入也可能更好。

爲此,沈燕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員工薪酬與福利,以期待能夠招到與訂單量相比配的人手。

另外,與招人這個難題相比,年底的貨款催收則是一個階段性的攻堅戰。

“總有那麼幾個客戶拖欠貨款,我有個客戶,貨款從夏催到冬天,剛開始的時候我很生氣,但慢慢的也悟出來一個道理,有些客戶確實是沒有錢,我再怎麼催收都沒用。”沈燕說,這幾年,受疫情影響,部分客戶出現了資金流困難,三角債務的問題比較突出,但大家都是打心裏想長長久久的做生意,誰也不是有意爲難上下游,所以,還是要給予迴旋的時間。

由於走的是薄利多銷的銷售線路,所以,儘管疫情陰霾籠罩,但這3年來,沈燕的訂單隻在部分節點受到影響,每年的訂單量整體都是增加的,“需求是存在的,只不過是延後了。去年年初時,接訂單是比較困難的,但到了去年的三、四季度,我的訂單量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全年同比還提升了17%左右。”她說。

對於已經到來的2023年,沈燕充滿了希望與期許。她認爲,今年將是需求大幅增長的一年,而且,已經3年沒有來中國的海外客戶,今年也將會恢復往來,“已經有外國客戶和我們打了招呼,開年以後就會過來廠裏考察。”沈燕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