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习惯成自然。打乒乓球更是如此,无论好的动作体系,还是有效的进攻套路,无论必须的节奏控制,还是每一板球的高质量出手,在复杂多变的双方对决时,都是长期练习条件下形成的打球习惯,这些习惯不会让自己觉得有力使不出,而是舒服而不别扭,给人的感觉也是行云流水,舒展自然,一气呵成。

一、不慌不忙

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高手都有这个习惯,每发一个球都是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甚至在发球前都会拍几下球,要么在地上,要么在拍子上,要么在球台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发球仪式,让球迷朋友们印象深刻。为什么他们都有这样的习惯?其实,这是对节奏的把控。这些不经意的习惯,伴随的是对战术的思考,同时是在干扰对方的节奏。尤其是在对己方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更需要这样的停顿。接每一个球时,不是手忙脚乱地去抢,而是会有短暂的缓冲,然后出现在对的位置上去接,而这个缓冲的间隙,不是在干等,而是脚步在移动。

二、凌波微步

如果把打乒乓球手上动作和脚下移动看作100分,那脚下移动应该占80分。尤其是具有一定基础的球友,更多的练习精力应该投入到步法上。步法不练,永远都是用手去够球;步法不灵,永远都会怀疑自己动作不对;步法不精,永远无法达到高水平。

三、屈膝前倾

他们一站到球台边上就会马上形成这样的站姿,不会给人一种松松垮垮的感觉。因为,他们最懂得打乒乓球的动作架构和基础,最了解保持低重心和向前发力的重要性。他们会把这个姿势框架一直保持到每一个球落地。

四、准备进攻

他们打球都是习惯性组织进攻,思路非常清晰,不管怎么调动,都在寻找进攻的机会,哪怕对方先上手进攻过来的球,也是习惯性或反拉或加力或变线,即便没有反应时间,也会切一板、搓一下、挂一下,根本不会简单去档一板。

五、张弛有度

打乒乓球要清楚什么时候该紧张,什么时候该放松。盯球时要高度紧张,思考战术时要高度集中,接触球时要放松,千万不能僵,越放松动作才能越舒展越到位。尤其是接发球时更得目不转睛,一动不动,这样才能盯住球的旋转和线路;打球间隙多进行原地小跳,甩甩胳膊等放松动作。

六、注重热身

看实力强的球友打比赛,总能看到,他们很注重赛前热身,从手关节、踝关节、颈关节到扭腰、下蹲,这样一是可以让自己迅速调动,另外是防止在运动中受伤。

七、勤加练习

有的球友总是感叹自己球技不涨,却从来不问自己每天练习多长时间。可以说,赛场上多赢得每一分,都是平时练习的时间堆积。高手们大部分的打球时间是练习,是体会,是找漏洞、补不足。业余球友更应该这样,把比赛当练习,用比赛指导练习,不能老是天天打比赛,天天老样子,而是要能在比赛中找到问题所在,在比赛中体会练习成果,在比赛后针对性强化训练。

以上是我的一点打球体会,欢迎球友们批评、指导、指正,共同涨球技、享乒乓之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