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旅遊上“冷門”的泉州春節爲什麼突然爆紅?

泉州,歷史上是一個遠離中原的邊陲之地,卻也曾是世界海洋貿易的中心,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今天的泉州,這種對外貿易的基因也被保留下來,“閩商”成爲這座城市的重要標籤。

如今,新的機遇在萌芽,2023年伊始,小衆旅遊泉州帶來新的商機。

昔日外貿小城爆冷成網紅旅遊地

西街作爲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着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今年成爲旅遊人羣最先攻陷的陣地。街角書店的林老闆在這裏開了30年的店,這是他第一次在春節見到這麼多遊客到泉州。“本來打算(農曆正月)初七再開店的,但是又擔心錯過客流,於是強打精神開業。”農曆正月初五(1月26日),林老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而在一旁賣薑母鴨的攤位下午2點左右就賣完了今天所有的鴨子,準備收檔回家,據店老闆估算,今天營業額是往年同期的10倍左右。

大年初五當天,記者走訪西街、東街等多個熱門景區發現,儘管春節假期僅剩2天,街面上仍是摩肩接踵,大大小小食品檔口、餐館鋪子門口都排滿了長龍。不少在社交平臺上推薦度較高的網紅店鋪隊伍可排至30多米。晚上高峯期間,人流擁堵綿延,三公里範圍內車輛完全進不來。

小陳也是今年來泉州的遊客之一,此前無意中在某視頻網站刷到了一條關於泉州的熱門視頻,這次特意趁着春節假期來“打卡”。泉州旅遊人流之大,遠遠超乎她的意料。她告訴記者,大年初四晚上都快九點了,她同時在三個叫車軟件上,都加到最高價,排隊整整排了100個人,20多分鐘纔打到車。

短視頻推紅小衆景點

相較於“鄰居”廈門,一向在旅遊上“冷門”的泉州春節爲什麼突然爆紅?

自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1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同時廢止8項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隨着管控放寬,出遊需求迎來釋放,旅遊市場進入復甦窗口期。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2023年春運首周,國內客運航班量恢復至疫情前同期八成以上。

攜程發佈的《2023年春節旅遊市場預測報告》顯示,截止1月5日春節期間旅遊產品預訂量同比去年上漲45%。

其中小衆旅遊地更是受到青睞。根據抖音搜索數據顯示,在假日開始後,“小衆景點”“景點推薦”等關鍵詞搜索有增無減,搜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0倍。

自媒體流量傳播“種草”成爲此次不少人選擇泉州的原因。春節前後,泉州市區天后宮門口的一隻文創IP蟳埔簪花兔走紅網絡,其背後代表的泉州非遺文化蟳埔女民俗更是被廣爲關注。

B站、小紅書等視頻平臺上,將泉州形容爲“今年最驚喜的城市”、“最值得去的小衆旅遊城市”,2022年11月起安利的帖子更是呈井噴態勢。其中小紅書旅遊博主“飛飛胥”的分享同樣用“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總結泉州的旅遊經驗,她分享的《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泉州,兩日遊實用攻略》短短1個月時間就有1萬多點贊和1.3萬的收藏。

泉州有意打造文旅產業

事實上,自媒體上的走紅或與泉州近期旅遊產業規劃的轉向有關。有居住泉州40多年的人士指出,此前泉州本身旅遊資源豐富,但標籤衆多,比如“海上絲綢之路”、“閩南文化”、“東亞之都”,難以形成統一品牌形象。

2021年7月25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批准作爲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爲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也是爲數不多的城市型世界文化遺產。

泉州開始打造“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品牌IP,並開啓了節假日瘋狂攬客模式。根據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數據顯示2022年國慶假期全市共接待旅遊人數415.22萬人次,同比增長193.8%;實現旅遊收入35.24億元,增長438.2%。

政策利好也較爲明顯,2023年1月起,作爲全國首部促進文化旅遊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泉州市文化旅遊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在條例中構建了城市品牌IP打造框架。藉助“6·18”“9·8”“進博會”及“四季泉州”等平臺,泉州將策劃落實一批文旅重大項目,重點加快“水上看泉州、夜遊世遺城”、德化紅旗坊、法石海絲歷史街區保護和蟳埔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省市優質文旅項目建設。

不過,對於以輕工業起家的泉州而言,適應旅遊這門新“生意”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在某社交平臺上,不少春節受到安利,大年初二、初三抵達泉州的遊客,幾乎不約而同喫了“閉門羹”。與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傳統旅遊城市熟練掌握淡旺季不同,泉州的商家目前還對客流情況應接不暇。同時,泉州西街、開元寺、關帝廟等旅遊景點基本分佈在老城區,交通便利性、旅行體驗感等問題還有待解決。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