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資事堂

A股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羣體是誰?

只能是內地的公募基金。

隨着1月28日基金4季報的披露完畢,內地基金的投資動向也浮出水面。

季報顯示,去年末今年初,公募基金投資的最大特點是,“傳統白馬”大消費股(食品互聯網醫藥)和“新興快馬”新能源股的競爭進入白熱化。

究竟是堅守新能源還是轉投消費門庭,各家主力機構的觀點也非常不一致。

01

冠軍之爭花落茅臺

僅就公募基金的重倉股而言,消費股是佔了上風。

在前幾個季度,貴州茅臺與寧德時代的“冠軍”爭奪,頗爲好看。

但在4季度,寧德時代明顯後勁不足,基金持有的市值也明顯增長乏力,被貴州茅臺拉開了一大截。

Wind數據統計顯示,主動偏股基金去年末持有貴州茅臺總市值超過1055億元,推動茅臺成爲目前基金唯一持股過千億市值的個股。

與之相比,寧德時代的基金持股市值只有約730億元,和茅臺距離明顯拉開。

再往後看,瀘州老窖、五糧液、騰訊,主動偏股基金持有總市值都超過了400億元。

值得特別提示下,公募基金當季對多隻新能源股做出減持動作,典型都是隆基新能減持近2億股,比亞迪減持近400萬股。

不過,公募對陽光電源、億緯鋰能、晶澳科技還是小幅增持的。

這或許顯示,部分機構對新能源股雖萌生退意,但抄底者也很堅決。一句話,這場主線爭奪熱度正酣。

02

騰訊波行被大幅增持

重倉股榜單中,還有個現象值得特別提示下,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對騰訊的持股大幅增長6230萬股。

騰訊也由此成爲前十名重倉股中,基金增倉股數最多的公司。

另外,經由增持,騰訊超過美團,重新成爲主動偏股基金持有最多的港股,持股總市值超過418億元。

大手筆增持騰訊的基金包括,王延飛、張偉鋒管理的東方紅睿璽三年,曲揚管理的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陳皓管理的易方達港股通成長,上季度增持數量都在百萬股以上。

另外,蕭楠管理的易方達高質量嚴選三年持有、易方達消費精選,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價值創造等,重新重倉了騰訊。

附圖:持有騰訊持股市值較多的基金

此外,眼光放遠到前二十名,寧波銀行以增倉6670萬股,也脫穎而出。

從走勢上看,寧波銀行去年4季度和今年年初表現也確實非常強勢。如今回看,應該是公募基金大幅增倉推升的。

總結來看,大幅增持互聯網和金融股,怎麼看,都是一種樂觀的投資戰術。

03

悄悄“抄底”港股

除了騰訊,基金增倉較多的港股還包括了藥明生物、港交所、快手-W、金蝶國際、李寧、新東方在線、美團-W、海吉亞醫療、頤海國際等。

這批機構多數都是2021年初以前,被看好的“茅指數”個股,時隔2年後,在股價大幅下跌後捲土重來,來勢洶洶。

根據wind統計,基金對上述港股上市公司的持股,均較3季報大幅增長。

整體來說,4季報的重倉股中,港股持有總市值約2389億元,較3季報增長了643億元以上,增長幅度也超過30%。

而從恒生指數年初以來的表現(下圖)看,這種“抄底”似乎頗有獲益。

04

“抄底”醫藥也不是空話

在4季度,除了港股,還有很多人關注到,醫藥股跌很多了。

整體來看,主動偏股基金增持前三名分別是港股騰訊、藥明生物,和A股藥明康德。

似乎也體現了看好醫藥行業,也不是一句空話。

從wind統計的行業分佈情況看,2022年4季報顯示,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佔股票投資市值比約1.2%,比3季報統計數據增加0.2個百分點。

這一行業分類還是相對“含蓄”的。

安信證券的醫藥行業動態分析更直接:2022年4季度,全市場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持倉比例爲11.05%,環比上升1.68PP。剔除醫藥主題基金後的持倉比例爲5.02%,環比上升1.07PP,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同期醫藥股在A股總市值中佔比爲8.49%,環比上升0.73PP。

具體從持有藥明康德較多的主動偏股基金爲例看,不止是“蘭蘭”葛蘭管理的加倉了藥明康德,吳興武管理的廣發醫療保健,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何帥管理的交銀阿爾法、交銀優勢行業、交銀持續成長,王崇管理的交銀新成長,鄭磊管理的匯添富創新醫藥,姚志鵬管理的嘉實環保低碳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加倉。

可以發現,不僅是醫藥出身的基金經理有信心,非醫藥出身的基金經理,基金經理爲何對醫藥更有信心了?

姚志鵬在4季報中表示,醫藥在2022年一度回調到十年的估值低位,隨着醫保集採預期的逐步穩定,市場最悲觀的情緒逐步企穩。

趙蓓則特別談了三點。

一是,目前仍認爲品牌OTC企業擁有較好的估值性價比。

二是,2023年醫藥消費需求在正常就醫場景恢復正常以及異地就醫恢復的情況下,整體行業會呈現較好的復甦態勢,看好相關的消費醫療/嚴肅醫療等需求。

第三,創新藥及產業鏈在經歷了充分的調整後,估值性價比突出。2023年會進入中國創新藥企出海的高潮,也看好相關企業的投資機會。

總體看,2022年末,公募基金的持股重心,出現了24個月以來的又一次大幅調整,這個調整未來是否會伴隨着市場風格的切換,是後續需要重點關心的話題。

本期責任編輯 倪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