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要創新消費場景,加快新技術應用推廣,補齊消費基礎設施短板,完善消費促進政策,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和保障能力。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面對重重壓力,中央及時出臺促消費政策,穩住了國內消費市場。當前應把握消費回暖的契機,繼續加大促消費政策實施力度,爲促消費鼓勁加油。

2022年,我國經濟運行受到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特別是新冠疫情導致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對整個消費市場造成明顯影響。同時,居民消費意願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問題比較突出。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各地區各部門都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消費增長的政策,穩住了國內消費市場。2022年12月數據顯示,市場銷售出現邊際改善。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8%,降幅比11月份收窄了4.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消費市場也出現一些新變化。如新型消費發展較快,網上零售佔比穩步提升。2022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27.2%,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此外,升級類消費需求也在持續釋放。

隨着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防控措施不斷優化,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居民消費熱情正在迴歸。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日前表示,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具備幾個有利條件:一是我國居民消費潛力巨大。14億多人口本身就有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消費結構升級總體趨勢沒有改變。二是線下消費和服務消費逐步恢復。消費場景限制將大幅減少,爲服務消費、線下消費的恢復創造了條件。三是新消費熱點不斷湧現。“互聯網+”“數字+”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文化消費較爲活躍。四是就業穩、收入增有利於拉動消費。綜合來看,2023年中國經濟將會整體好轉,就業會相應改善,居民收入也會相應提高,這將有效帶動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加快適應疫情變化新特徵,部分領域增長趨勢出現明顯邊際改善,經濟築底向好趨勢日漸顯現。去年年底,我國出臺《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對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作了一系列安排。這有利於擴大國內市場、促進消費、擴大就業、提高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便利化消費場景。

繼續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積極研究細化落實促消費政策舉措。當務之急,要創新消費場景,加快新技術應用推廣,以科技賦能引領新型消費發展。豐富“互聯網+”消費新體驗,利用大數據、VR等技術豐富數字消費場景應用;要改善消費條件,加快補齊消費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城市商業基礎設施升級,以縣城爲中心提高縣域消費供給能力,加快建設數字化新型流通設施;完善消費促進政策,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優化擴大消費的相關稅收制度,完善消費金融制度;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收入和分配結構,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和保障能力。相信隨着國內消費需求逐步釋放,消費將總體繼續保持穩步恢復態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