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晚報

“流浪地球世界”怎麼構建的

電影《流浪地球2》幕後藏着19人科學顧問團隊

王元卓手繪的科普圖解。

電影《流浪地球2》上映後票房火爆,話題不斷。觀衆圍繞“太空電梯不可能建成”“幾千顆核彈炸不掉月球”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觀衆挑的這些“刺”,其實科學顧問都一一討論過,“科幻電影不是科學紀錄片,它既要有‘科’,也要有‘幻’。”《流浪地球2》幕後藏着一個19人的科學顧問團隊,其中多位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上述理念就是他們的共識。他們提供的科學視角,幫助影片完善了世界觀架構和視覺呈現效果,也曾促使一段重要的劇情做出了修改和完善。

影片最後呈現的畫面。

近三分之一劇本被“科學”修改

中國計算機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助理崔原豪與《流浪地球2》的緣分,始於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元卓的電話邀請。“這可以說是‘造夢’故事的開始,除了科幻電影之外,科學家恐怕很少有機會‘見證’一個未來世界。”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紅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韓桂來……科研“國家隊”力量的陸續加入,爲電影注入了更多科學的味道。

兩年多來,科學顧問參與構建了長達20萬字的“流浪地球世界”架構,其中不僅包括了基礎物理、天體物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自然科學知識,也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科學設定。在文本之外,黑板上的一行行科學公式、科學家日常的穿着造型、科研機構的層級架構等細節,科學顧問都力求嚴謹,產生了大量的手繪科學概念圖和計算草稿。

科學的計算論證,還曾讓劇組忍痛推翻了關鍵劇情。編劇團隊在構思“地球如何擺脫月球引力”的劇情時,曾設想在太空電梯加裝大炮,向月球發射彈丸使其加速自轉解體。這是一個具備視覺呈現力度的方案,但苟利軍在計算後給出了一個“天文數字”——至少需要發射上千萬枚超高速彈丸。“論證後,我們還是決定改爲用發動機推走月球。科學顧問的參與,改變了原劇本近三分之一的劇情,美術團隊爲此曾‘痛哭流涕’。”該片世界觀執筆駱翼雲笑着介紹。

現代高科技被應用到影片中。

電影促使大家更關注科學

不過,現實中的科學顧問並不“古板”。本次科學顧問團隊的成員,大多有着多年的科普工作經歷。幫助劇組在科學基礎上展開藝術創作,平衡科學性和藝術性的衝突,是團隊的共識。“在做科普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寬容和磨合,這是科學與影視融合的關鍵基礎。”魏紅祥說。

科幻電影通過情節設置,讓普通人關注並理解生僻的科學概念,也是科普的有效路徑。在王元卓看來,科幻電影是展開科學傳播的有效載體,即使觀衆對影片設定“挑刺”,起到的依然是正面效應。“科學本身就是思考、爭論、驗證的過程,影片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也是在促使大家關注科學。”

“這是一件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事”……在被問及未來是否還願意參與到科幻電影的製作時,多位受訪科學顧問都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如果有機會,我肯定還會參與,併力爭把科學與影視更好地融爲一體。” 本報記者 劉蘇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