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成爲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新動能。發展人工智能,是提升國家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人工智能是怎樣實現的?如何讓機器學會思考?人工智能將在經濟社會智能化升級中產生哪些重大影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面臨着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峯做客CCTV-2《中國經濟大講堂》,講述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脈絡,分享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創新應用、產業格局與未來趨勢。王海峯表示,人工智能已經成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如何讓機器學會思考?

節目中,王海峯從技術演進到場景應用,一步步抽絲剝繭,爲觀衆揭開了人工智能的神祕面紗。

“機器如何認識一個蘋果?”王海峯以此爲引,從小朋友學習認識“蘋果”講起,通過對比人腦與人工智能“思考”時的異同,幫助觀衆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人工神經網絡是借鑑人腦神經網絡的工作機理設計的,現在可以達到幾百層、上千層,被稱爲“深度神經網絡”。這麼多層的神經網絡,讓機器可以從海量的數據中,學習到更復雜、更豐富的規律與知識,甚至能學習到人類還沒有發現的知識,從而可以輕鬆識別各種各樣的物體,也能發現物體之間的關係,完成各種複雜的計算。基於深度神經網絡,從大規模數據中學習的過程,就是“深度學習”。

進一步地,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融合大規模知識,即知識增強的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機器從海量數據和大規模知識中融合學習,就像人有了知識的傳承,學習效率和效果大幅提升,具備了更強的“思考”能力。

人工智能如何驅動產業升級?

“人工智能既可以支持人類對星辰大海的探索,也在實實在在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王海峯表示。在工業、農業、交通、能源、城市建設等各領域,人工智能正在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區域的發展。

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便捷與樂趣。王海峯介紹,讓機器和人自由對話,一直都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目標之一。基於知識增強的深度學習技術,智能對話系統可以學習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和對話技巧,掌握豐富的知識,實現與人順暢交流,幫助辦理業務、答疑解惑。近期湧現的虛擬主播等數字人形象,爲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聽和互動體驗,其背後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智能對話。

城市發展中,爲解決交通擁堵等問題,基於智能化路網監控指揮系統,可以對整個區域交通流量進行感知、預測和控制優化,實現對全域路網的宏觀調整,極大地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人工智能也在城市規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工農業生產中,人工智能廣泛應用於生產運營各環節,助力降本增效。在工廠車間,智能運維繫統能夠幫助維修人員瞭解故障原因,提供維修建議,提高了運維效率。在農業領域,機器學習了農業種植相關知識,可以對大棚中攝像頭採集的蔬菜圖像進行智能分析,自動判斷蔬菜的生長狀態、提醒採收、識別克重,以及檢測害蟲的種類和數量等,助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綜合收益,同時有效緩解農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在畜牧業裏,“人工智能相牛”系統可以讓活牛交易更加標準化、流程化,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障牧民的收益。這套系統還可以拓展到更多的養殖業,甚至珍稀野生動物的識別與保護中。

王海峯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應用中呈現出低門檻、自動化、規模化的趨勢,傳統行業也在加速擁抱人工智能。

充分發揮人工智能“頭雁”效應,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是實現創新引領、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能力。

生物醫藥、科學研究、航空航天等領域,人工智能有望“大顯身手”。王海峯介紹,人工智能可以從已掌握結構的蛋白質數據中,高效學習到氨基酸序列的一維結構與蛋白質三維結構之間的對應規律,從而成功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人工智能正在疫苗設計、新藥研發、精準醫療等生命科學研究的更多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航天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從航天領域的數據和知識中融合學習,對航天數據進行智能採集、分析和理解,有助於深空智能感知規劃和控制等技術的突破。

談及如何破除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藩籬,王海峯表示,人工智能屬於新興產業,需要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他強調,人才培養是一件需要長期投入的事情,需要聯合產學研各方力量,探索協同育人創新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隨着千行百業積極推進數字經濟建設,基於百度飛槳等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不斷降低AI應用門檻,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加速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不僅會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和人們生活的便捷度,更能帶動我國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和生產力整體躍遷,促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