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泗洪激活乡村闲置资源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径

共建共享厂房 促进共同富裕

□ 本报记者 徐明泽

土地、资金是乡村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泗洪县近年来以推动实施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公共空间治理为契机,创新推进村居、群众、企业三方联动共建“共享厂房”新模式,探索形成以“共享”实现“共赢”的经验做法,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土地、资金瓶颈,推动了乡镇产业的发展,蹚出了强村富民新路径。

共建厂房,

乡村资源“闲”变“活”

冬日里,走在泗洪乡村,共建“共享厂房”的阵阵热浪迎面扑来。

金锁镇是泗洪县最早探路“共享厂房”建设的乡镇,一栋栋标准化“共享厂房”矗立乡间村头。在距离金锁镇中心不远处的一栋标准化厂房前,金锁居党支部书记孙超介绍,这个地方本是一个养殖场,环境整治拆除后建成了这栋41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总投入210万元,资金来自全镇12个村居账面上闲置的钱,最多的村居投入30多万元,最少的5万元,厂房建好后按每年每平方米60元的价格出租给商家做仓库,年租金按出资比例分配给12个村居。仅去年,金锁镇就先后启动了金锁居、新河村、何宅村等村居共4.3万平方米“共享厂房”的建设。

在泗洪乡村,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是,经济富裕的村居往往有钱没地,而经济薄弱的村居则是有地没钱,于是,以成果“共享”为目的的“飞地”建厂、共享收益模式应运而生。今年3月底便可投产的宿迁双强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泗洪县界集镇李塘居一栋5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里,厂房由邻村杨岗居投资400万元兴建。杨岗居党支部书记许广宇介绍,去年杨岗居集体年收入已超过200万元,其中部分是公共空间治理后的集体资源租金,但这部分收入今后几乎没什么增长潜力了,要想壮大居集体和居民收入,还得靠实体企业带来的税收和就业岗位。居里已利用所有闲置地建了5000平方米的厂房,但还有项目在手,苦于没土地可用,便想到了到邻村发展。正好隔壁李塘居有块废弃地,大约9亩,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共建厂房。

各村居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找地,有地的找钱,没钱没地的找项目。金锁镇韩湾村距离镇区较远,是典型的纯农业村,村集体年收入只有30多万元,位于全镇下游,可算是既没钱也没地。但村里充分发挥能人优势,引来了一个总投资1亿元的农业科技开发项目。最终经过洽谈,村里把项目转到了邻村白庙村,约定项目建成并投产后,土地收益归项目落地辖区村所有,税收收益归韩湾村所有。

截至目前,泗洪县乡村已有“共享厂房”22.6万平方米。泗洪县工信局工作人员分析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创业经济的推进,大多乡镇工业集中区原有的厂房和工业用地存量早已见底,入驻乡村成为不少项目的新选择。通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清理出老村部、老学校等不少未利用或低效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共建“共享厂房”,既可把这些闲置资源激活生“金”,又鼓励企业、社会、民间资本等多方参与建设,共推乡村经济繁荣振兴。

共享收益,

强村富民壮产业

在泗洪县龙集镇滨湖居的茂翔纺织公司车间里,年逾六旬的许彩中、孙荣夫妻俩正忙着给纺线称重、打包。孙荣负责称重,一旁的许彩中负责装袋子,装满了便用针线封好口,搬放到一边,“每包可以赚手工费1.5元,一天可以挣一两百元。”

“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有业可就、有钱可挣,是镇居共建厂房的初衷之一。”滨湖居党支部书记祖启飞说,这里原是零散村落,共搬迁五六十户人家,整合出60多亩可建设用地,一直闲着。通过“集体+村民+社会”模式,村集体和村民将土地折价入股,镇里引来外地客商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17000平方米的厂房,现已有3家企业租用。“企业今年预计可上交税收200万元以上,居集体获得税收返还和租金,一年将超过100万元,还带动了6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搬迁村民以宅基地使用权入股,流转土地租金加入股分红每年每亩收入1500元左右。”

不求所有、但求所得,泗洪各乡镇积极探建“共享厂房”。孙园镇村居、群众、企业、政府四方联动共建“共享厂房”,探索“镇出土地、多元投资、全员招商、收益共享”模式,去年共腾退低效利用厂房6万平方米,新招引企业12家,可年新增产值约5亿元,税收约1000万元。瑶沟乡官塘社区将辖区内12亩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有效整理,利用邻村付圩村150万元资金和自身贷款15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3040平方米,招引入驻的两个项目投产达效后,年纳税额将超12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带动100余人就业。临淮镇二河村、溧河村等10个村累计投入730万元,承包并改造6000余平方米闲置厂房,统一购买100余套生产设备,由镇政府招引企业入驻,带动3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目前,泗洪全县“共享厂房”带动了3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每月增收3000—8000元。仅去年,通过租金、分红、税金返还等,“共享厂房”便增加村居集体收入900多万元。

“共享厂房”为项目入驻乡村提供了平台,也引来了一些优质项目,延伸了乡村工业产业链。在金锁镇白庙村废弃村小校址上兴建的6000平方米“共享厂房”内,江苏达喜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木地板市场前景良好。金锁镇副镇长仲林华告诉记者,木材加工业是镇支柱产业之一,但产业档次低,多为初加工。达喜加盟后,填补了当地板材业没有深加工的空白。在梅花镇工业园区,主要由万金、川城、前老3个纯农业村居出资盘活的5000多平方米“共享厂房”内,创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冰帽等户外休闲产品,以出口欧美市场为主,企业的落户使得原本以传统铸造类产业为主的梅花工业园区转型为以文旅休闲用品产业为主的特色工业园区。

“共享厂房”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泗洪县自“共享厂房”建设启动以来,成功招引了32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达24.5亿元,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20多亿元。

宿迁市供销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青分析认为,乡村振兴需要资源要素的保障,现在村一级资源的使用仍不足,不少村守着经营性资产不产生效益。共建“共享厂房”,创新地破解了用地、资金等难题,带动村集体实现增收,并带动农民收入增长,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规范运作,

“地方敢闯”增活力

“共享厂房”强村富民效应正在泗洪乡村释放。但经过这两年的“共享厂房”建设,许广宇感到并不轻松,甚至压力不小。建厂过程中,相关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如果没有外部力量支持,困难重重。“最关键的是,寻找进驻‘共享厂房’的联建项目必须是实力强、质态好、税收高、用工多的企业,才能保障‘共享厂房’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金锁镇党委书记刘献认为,“共享厂房”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必须进行顶层制度设计,统筹推进,共同发力,才能确保良性发展。如资金支持上,可以出台更灵活的金融政策。针对村居以固定资产抵押的贷款,银行机构可减少一些非必要的要求,政府部门也可以出台配套政策对“共享厂房”贷款给予减息贴息等。土地支持上,可以加大“同一乡镇建设用地平移试点”等土地试点工作力度,盘活农村大量存在的空心村庄,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和质量。资产管理上,可以由镇统一运营,放手村居公司去经营易产生财务风险。

这两年,泗洪县在“共享厂房”建设上进行了系统化地探索推进,并不断加快和完善制度建设。县里制定出台了《泗洪县“共享厂房”入股及收益管理办法》等文件,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专业运营公司,对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运作、统一财务结算,明确“共享厂房”资金来源、入股分红、建设模式、风险管控等具体事项,制定税收地方留存部分村居返还标准。同时创新建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强化与国有担保公司合作,建立村集体、入股群众、入股企业收益保障机制。制定落户企业扶持和培育政策,提高企业经营稳定性,签订落户项目合作协议,确保各类主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宿迁市委党校教授宋周认为,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支持和鼓励“地方敢闯”。从泗洪的探索看,“共享厂房”推动了村集体经济更加“强起来”、农民更加“富起来”,实现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应该说“闯”出的效果是显著的,但“闯”的同时,必须科学谋划,建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这样“共享厂房”才会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