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1988年盧志強創建泛海控股,之後從房地產主業一步步擴圍至金融業領域,成爲中國資本市場不可忽視的“資本獵手”。

十年前,盧志強躋身中國頂級富豪名單,成爲呼風喚雨的人物。

未曾想到,十年之後他成爲“欠賬”的新聞人物,而且,是被自己任職的公司告了。

盧志強“欠賬”

近日,泛海控股(000046.SZ)披露了一宗案件,收到了民生銀行發來的通知。

原告是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而盧志強與多家機構共同成爲被告,包括武漢中心大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公司、泛海控股。

有意思的是,盧志強目前還是民生銀行的副董事長、非執行董事,年薪爲93.5萬元,而民生銀行2022年三季報十大流動股東資料顯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5.0848%。

實際上,這起訴訟與欠款有關。

案件原委如下:

2018年6月,武漢中心公司與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簽訂《固定資產貸款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爲40億元,尚欠本金39.72億元。擔保方式爲武漢中心項目在建工程抵押、泛海控股以及盧志強先生保證擔保。

2020年3月,武漢公司與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簽訂《固定資產貸款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爲30.66億元,尚欠本金30.46億元。

上述貸款合同背後,擔保方式均爲武漢公司名下土地抵押、泛海控股及盧志強先生保證擔保。

泛海控股還在公告中提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存在的小額訴訟、仲裁事項主要系小額合同糾紛、車險糾紛、勞動糾紛等,未達到交易所規定的重大訴訟事項披露標準。

業績持續下滑

“泛海系”一度在中國資本市場呼風喚雨,但近年並不順利,屢次遇到逆風。

泛海控股是盧志強資本棋局的重要支點,一度轉換過主營戰略。

2014年初,泛海控股董事會啓動實施由單一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向涵蓋金融、房地產等業務的綜合性控股上市公司轉型的戰略。確定轉型戰略之後,泛海控股的金融業務佔比持續提升。2020年1月,公司行業分類由房地產變更爲金融業。

然而,泛海控股目前仍是兩個主業同時佈局,並對基本面的不確定性有提示。

以2022年半年報爲例,有如下表述:“公司核心業務爲金融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報告期內,公司正視當前經營發展面臨的階段性困難……公司面臨的外部融資環境未有顯著改善,公司階段性的流動性壓力仍未得到有效緩解……藉助資產抵債等手段,積極主動降低負債規模。”

雖然泛海控股轉型金融業務,但效果並不理想。

以2022年三季報爲例,公司非保險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降幅高達94.53%(2022年前9個月),主要變動原因是信託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減少,以及上年同期包含民生證券金額較大。此外,同期金融業務投資收益也下滑明顯,降幅高達87.4%。

再來看歸母淨利潤表現。公司2020年-2022年三季報期間,近三年出現明顯淨利潤下滑態勢。2022年三季報歸母淨利潤爲-22.4億元,同比下滑25.05%。

公司2022年三季報ROE(攤薄)爲-55.88%,而2021年年報這個數據爲-194.55%,2020年年報爲-27.83%,ROE最近3年出現急劇下滑,投資者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接近千億負債規模

截至2022年9月末,泛海控股的負債合計969.03億元,比2022年1月1日的964.72億元有所增加。

據同花順,泛海控股負債率(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高達89.17%,在87家住宅開發的A股公司中位列第75位。

2022年3季報數據顯示,泛海控股目前資產爲1086.7億元,同比減少11.64%。

此外,泛海控股的商譽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最近一年泛海控股的商譽快速走高。

除此之外,泛海控股海外業務所導致的損益細節亦值得關注。

2022年三季報還涉及另一筆經常性損益,高達2.28億元,系泛海控股持有的原境外子公司股權於出表後列報爲交易性金融工具,由其經營活動引起的權益變動列報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對於海外項目,去年12月末曾披露關於夏威夷項目債務進展情況的公告:

泛海控股境外附屬公司中泛控股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泛海夏威夷度假社區有限公司(作爲賣方)與相關買方訂立了買賣協議,交易價格爲9292萬美元,之後交易價格調整爲9500萬美元這筆作價摺合人民幣6.44億元規模。去年12月末,上述出售事項已按上述經修訂後的買賣協議完成。

1月30日晚間,泛海控股公佈2022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2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0億元至-100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爲-36億元至-60億元。

公司目前股價僅爲1.3元/股,市值不到70億元,而公司股價在2007年最高曾達到71.3元/股。粗略計算,市值已經縮水98%。

“內外交困”之下,盧志強2023年如何翻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