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張 穎

見習記者 劉 慧

進入2023年,在權益市場整體上行背景下,可轉債產品市場迎來“小陽春”。中證轉債指數1月份上升4.23%至409.28點,創2021年11月份以來單月漲幅新高。多機構認爲,可轉債市場後市仍有上行機會。

《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梳理發現,業界普遍認爲有四方面因素正在發酵,或將積極影響可轉債市場後期走勢。

一是流動性保持充裕。

歷年春節結束後,節前投放的逆回購資金到期會回籠大量的流動性。然而,1月31日,爲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人民銀行開展了4710億元逆回購操作,這是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後,央行連續第四個工作日進行大額的公開市場操作,從中可以看出央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決心。

從外部環境看,美東時間本週三下午,美聯儲將公佈1月份聯邦利率決議。市場目前已經預計美聯儲將宣佈加息25個基點,相較於去年的加息幅度明顯收窄。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隨着美聯儲加息放緩而人民幣匯率企穩,我國後續寬貨幣空間相對充足。

二是投資者配置熱情較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存量可轉債共486只,餘額爲8405.08億元。1月31日,轉股溢價率爲43.94%,處於2018年至今的較高水平;且全市場平均轉股溢價率走闊,29個可轉債覆蓋行業中僅7個行業轉股溢價率收斂。

東北證券認爲,少數行業轉股溢價率收斂,表明可轉債市場配置情緒積極向好。

三是正股走勢的向上拉動作用明顯。

市場現存486只可轉債對應正股共有477只,1月份共有425只實現了區間上漲,佔比近九成,嶸泰股份、拓爾思、大元泵業等9只個股累計上漲超30%。

今年以來權益市場的上漲,是在外資看好中國核心資產的背景下,引發北上資金大量湧入而主導的行情。1月31日,北向資金淨買入101.44億元,這是連續第十五個交易日呈淨買入,月內累計淨買入達1412.90億元,單月淨買入額創陸股通開通以來新高。

滬深兩市成交額較節前也有了明顯提升,1月30日突破1萬億元,31日也突破了9000億元。

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後續內資是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內外資接力效應會更加明顯。當前正股市場趨勢已經走向右側,資金看漲熱情高漲,在預期趨於一致的背景下,成長板塊有望迎來較好表現,這一特徵與可轉債標的結構更爲匹配。

四是可轉債標的受行業景氣度加持明顯。

汽車行業方面,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可能超出預期,板塊存在修復機會。1月28日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新能源零售在36萬輛左右,同比增長1.8%,滲透率約26.5%。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能源車2023年仍然有稅費政策支持,銷量不會受到明顯影響。根據乘聯會預測,未來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仍會快速提升,預計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爲850萬輛。

據記者統計,汽車板塊可轉債數量衆多,涵蓋產業鏈各環節,涉及4680電池、一體化壓鑄和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

光伏產業鏈方面,國家能源局於2023年1月18日發佈的《2022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相比於2021年,2022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有所提高。據統計,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28.1%,全年光伏新增裝機87.41GW,同比增長60.3%。

國聯證券固收團隊表示,在“碳中和”目標和上游價格調整的影響下,光伏行業發展強勁。可重點關注下游切片和輔料賽道,例如高測轉債,福萊轉債和福22轉債。

開源證券認爲,對於2023年股市,大盤受益於內需回升,確定性較強;同時,2023年可轉債或將較爲全面的上行。

明明認爲,A股春季行情大概率延續。映射到可轉債市場,近期可繼續博弈春季躁動,優先選擇正股支撐力強、其他因素擾動弱的彈性標的。

國信證券也在研報中表示,權益市場將回歸景氣投資,此輪外資流入偏好變化由傳統板塊轉向成長賽道。相對應的,在可轉債市場方面,可關注景氣延續的高端製造板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