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2022年,国内泛ESG主题基金的数量创新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基金产品在资产配置上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缺乏较为科学、可靠的负面筛选机制,“漂ESG”基金产品时有出现。

点评:与绿色金融发展初期出现“漂绿”“洗绿”产品相似,一些以ESG为名的基金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其持仓领域较为广泛,甚至重仓了颇有争议的“白酒股”。这一乱象背后的主要问题在于,ESG金融产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各机构信息披露标准不一致。这种伪ESG基金蹭“双碳”目标热度的行为,长期来看会造成市场混乱,且可能有劣币驱逐良币之虞。对此,一方面要通过监管和行业协会等提示风险,并适当加以惩戒,避免泛滥;另一方面要加速相关标准建设,完善信披机制,尽快堵上制度漏洞。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