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財聯社

記者 林堅

2月1日,隨着證監會、三大交易所數十份徵求意見稿的發佈,A股全面註冊制正式啓動。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根據整體方案,滬深主板發行與交易機制出現變化,而這將對廣大投資者產生影響,打新需要更加謹慎。

一是在主板發行環節,按2014年以來的行業慣例,絕大多數新股發行市盈率不超過23倍,而根據最新方案,這一“窗口”限制將被打破。新股定價逐漸迴歸理性,價值投資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二是在主板交易環節,此前主板新股上市首日漲幅限制爲44%,跌幅限制爲36%,上市首日後漲跌幅限制爲10%。如今改革後,整體與科創板、創業板保持一致,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但自上市第6個交易日起,主板新股日漲跌幅限制繼續保持10%不變,而不是其他板塊的20%或30%。

上述變化將產生哪些具體影響?從記者採訪的情況來看,業界對於放開23倍市盈率限制以及保留10%漲跌幅較爲關心。部分華南地區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華北地區非銀分析師均告訴記者,市盈率倍數的解放意味着,在定價環節市場博弈更加充分,由此帶來的主板新股破發常態化已是不可避免。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記者分析稱,“一系列變化之下,新股連續一字板將不復存在。此外,保留10%漲跌幅的安排,會對交易活躍度和市場情緒有所影響,除了優秀標的,主板公司換手率或會進一步降低。”

整體上看,針對上述變化與安排,證監會表示是從主板實際出發,目前主板存量股票及新股第6個交易日起波動率相對較低,10%的漲跌幅限制可以滿足絕大部分股票的定價需求。

放開市盈率限制,新股破發或常態化

新股破發常態化,或是此次主板推行註冊制後的大勢所趨,也將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行爲與心態。

從時間軸上看,試點註冊制4年來,先後設立科創板、改革創業板、合併深市主板與中小板、設立北交所:2019年7月,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上市發行,註冊制試點正式落地;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家企業首發上市;2021年,北交所自成立之日起試點註冊制。

據記者統計,實行覈准制的主板在過去幾年鮮見新股破發。在隨後的2019年-2022年,破發率從1.4%一路提升至39.5%;創業板也在試行註冊制之後,新股破發率也從2019年的破發率近乎爲0,一路升至2022年的20%左右。北交所以及新三板2022年破發率維持在50%左右。

造成新股破發的因素衆多,而其中有個關鍵因素是發行定價環節的問題。一般來說,主板新股發行市盈率有兩個限制,一是“窗口行規”,新股發行市盈率不超過23倍,二是新股發行市盈率不超過同行業平均市盈率。而在這個限制內,並不能充分反映市場博弈的情況,尤其是新股發行定價與二級市場的估值割裂。

例如,23倍市盈率有時相對於整個市場的市盈率是比較低的,因此大部分股票在上市後都可以取得很不錯的漲幅,這就構成主板破發少的一個前置因素。但有時市盈率過低,又不能及時反映標的本身價值。

眼下,結合最新的方案,隨着新股市盈率的放開,主板未來也會和科創板和創業板一樣,定價模式更加市場化,採取市場化詢價定價方式而非直接定價,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註冊制下的新股發行更加市場化,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系列變化將給投資者帶來新的機遇

因此,總體來看,主板未來新股破發常態化或是趨勢。有業界人士告訴記者,新股破發常態化是一個成熟資本市場的正常現象。可以看到,註冊制是成熟資本市場普遍採取的一種新股發行制度,因此A股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也是順應新證券法的要求,標誌着我國新股發行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成熟的還有投資者的行爲。據最新方案,主板依然維持現行投資者適當性要求不變,對投資者資產、投資經驗等不做限制。而主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但自上市第6個交易日起,日漲跌幅限制繼續保持10%不變。

隨着漲跌停限制的放開,最新方案優化了相應的“冷靜機制”,如調整盤中臨時停牌機制爲盤中成交價格較當日開盤價格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的各停牌10分鐘。而在此前,主板股票盤中成交價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10%的,交易所將會對其實施盤中臨時停牌。

同時,借鑑科創板和創業板,最新方案對於股票連續競價階段限價申報的有效申報價格,作出了規定: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於買入基準價格的102%和買入基準價格以上十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孰高值;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於賣出基準價格的98%和賣出基準價格以下十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孰低值。其中,“10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機制安排是在創業板、科創板的基礎上新增的。

記者注意到,在推出全面註冊制方案時,證監會也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主板改革後,發行上市條件更加包容,發行定價和交易制度也有變化,希望投資者可以充分了解這些制度變化和風險點,審慎作出投資決策。據瞭解,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優化轉融通機制,擴大融券券源範圍。

針對多個調整,證監會、三大交易所均表示旨在以更加市場化、便利化爲導向,遵循保持合理流動性,提高定價效率,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的基本思路,對主板交易機制進行優化完善。

回顧過去的註冊制試點改革,不難發現,發行上市條件的包容性明顯增強,新股發行定價的市場化程度大幅提高,多層次市場板塊架構和功能更加完善。

展望未來,有券商人士告訴記者,“投資者所面對的新股並不會迎來井噴式發行,而投資者面對的是更多不同底子的上市公司,只有優秀的公司纔會得到資金的注入,投資者應該擦亮火眼金睛,提升投資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