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馬子卿    

去年債市大幅波動下,銀行理財大面積淨值回撤乃至“破淨”,引發投資者一波又一波“贖回潮”,也折射出市場對於穩健低波動的產品需求愈發凸顯。於是,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將目光聚焦在了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產品,此類產品在去年12月迎來一波發行小高潮。

不過,攤餘成本法估值雖然可以平滑收益波動,但其對持有資產的期限等也有着較爲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收益增厚。爲了權衡穩定與收益,近期一類將攤餘成本法與市值法相結合的混合估值理財產品漸入大衆視野。

記者注意到,近期工銀理財、招銀理財、平安理財、浦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發行混合估值理財產品,當中較大比例的資產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作爲理財產品淨值穩定的基石,同時也有部分資產採用市值法估值,獲取彈性收益的更多可能。

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穩”淨值,採用市值法估值防“踏空”

近日,工銀理財首隻混合估值理財產品募集成立,期限511天,風險等級爲PR2。

其中,該產品投向的60%—80%固收資產以持有到期爲目的,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將債券收益分攤到持有期的每一天,這部分資產扛波動能力較強;20%—40%資產部分以交易爲目的,採用市值法估值;0-10%權益及衍生品類資產以低波動優先股作爲打底資產,輔以量化策略。

招銀理財近日也發售了一款混合估值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爲R2(中低風險),期限18個月。

該產品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不低於80%,其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佔淨資產比例)0%—49%;衍生金融工具合計(以保證金計)0%—5%。“債券部分採取期限完全匹配持有到期策略,獲取債券穩定票息收益。同時組合整體採用混合估值方法,有效降低持有期間波動。”招銀理財介紹稱。

此外,平安理財正在募集的一款混合估值理財產品,期限425天,風險等級爲中低風險。

該產品將不超過49%資金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優先股、權益類、混合類資產管理產品不高於20%,剩餘資金投資於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平安理財在產品介紹中稱,“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期限匹配持有到期,淨值平穩;採用市值法估值,增強潛在收益彈性。”

普益標準研究員趙偉表示,混合估值理財產品指的是將市價法和攤餘成本法混合起來進行估值的理財產品,該類產品的較大部分資產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較少資產則採用市價法進行估值,其中攤餘成本法是按照票面利率考慮其買入時溢價或折價,在其剩餘期限內攤銷,每日計提收益,波動更加平緩,而市值法則隨投資標的淨值上下波動。

“相比於採用單一市價法估值的理財產品,該類產品的估值波動更平穩,在淨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能有效穩定投資者的信心;而相較於單一採用攤餘成本而言,該類產品能在淨值穩定的情況下博取更大的收益。”趙偉表示。

在趙偉看來,混合估值理財產品比較適合對淨值波動比較敏感但是又希望在行情上漲時不至於“踏空”的投資者。投資者在選擇該類理財產品時,應綜合考量產品投資風險、流動性和收益水平,購買與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理財產品。

業內:收益率穩定了,但不利於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

從已發行的相關產品來看,這類混合估值理財產品主打降低淨值波動,滿足當前投資者中低風險偏好的訴求。

冰鑑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表示,該估值方式的理財產品推出,與去年銀行理財產品受到債市影響淨值不斷下降,部分投資人恐慌性贖回導致產品淨值波動加大有關。混合估值主要是爲了更好管理產品,降低銀行理財產品波動率,更加精準地對產品淨值進行價值評估。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記者表示,去年12月,多家理財公司推出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目的在於平滑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滿足投資者對穩定收益理財產品的需求。

不過,劉銀平認爲,攤餘成本法的約束比較多,部分資產不適用。今年1月以來,部分理財公司推出混合估值的理財產品,即對部分滿足條件的資產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對其餘資產採用市值法估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滑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

經歷了去年債市大幅波動對銀行理財的衝擊,市場對於穩健低波動理財的需求更加凸顯。在此背景下,混合估值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空間如何?

趙偉認爲,此類產品未來有望加大發行,原因在於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一個“穩”,雖然單一攤餘成本法估值受市場波動影響小,穩定性較強,但是在使用條件上仍有其侷限性。

另外,趙偉表示,隨着理財公司自身投研能力的增強、投資策略選擇更加得當,以及後疫情時代的市場行情逐漸向好,推出混合估值理財產品,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多樣化投資需求。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爲,混合估值理財產品由於結合了攤餘成本法估值理財產品和市值法估值理財產品的優點,具有靈活性,滿足一定時期內市場的需求,前景可觀。“另外,銀行理財的投資者風險偏好結構以低風險和較低風險居多,資管新規落地後,保本及預期收益型理財退出歷史舞臺,混合估值產品相對純市值法產品表現更平穩、淨值波動更小,有望加大發行。”

王詩強認爲,短期看,銀行理財子公司還處於觀望階段,部分理財子公司會開始嘗試,但是未來如何發展還得看該估值方式的改變對產品淨值的影響以及投資人偏好。

此外,劉銀平對記者表示,攤餘成本法及混合估值理財產品優勢在於能夠平滑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投資者最直觀的感受是產品的收益率穩定了;但也有弊端,理財產品的收益不能及時反應市場的波動,掩蓋了真實風險,不利於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

所以,劉銀平認爲,攤餘成本法及混合估值法只是在特殊時期應對市場大幅波動的一種策略,成爲主流估值方法的可能性不大。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