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3日訊(記者宋磊 通訊員謝銘輝)2月2日上午,幾位身着工作服的作業人員來到路邊,用專業儀器在地面探測,並在隨身佩戴的耳機中仔細聆聽漏水音。他們是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漢口供水部治漏降耗專班成員。“爲供水管道檢漏,既要‘聽診’,還要做‘腸胃鏡’”,該專班負責人馮凱說。

馮凱介紹,武漢市供水歷史悠久,很多供水管道使用壽命較長,管道泄漏時有發生,造成水資源浪費和供水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快速檢測到漏水點,並及時修復。傳統檢漏方式主要是“聽漏”,即藉助聽漏儀、聽音棒、金屬探管儀等設備,在地面通過捕捉地下漏水聲,判斷隱患點位,如同爲供水管道“聽診”。

治漏降耗專班成員正在進行供水管檢漏。記者劉斌 攝

“但是由於管道埋深大,位於車行道下較多,受土層厚度、密實度、供水壓力、管道破損口大小等因素影響,檢漏人員很難獲取全部漏點。”馮凱說,爲解決這一問題,治漏降耗專班積極創新,潛心思考,決定嘗試在“聽診”初步探測的基礎上,爲供水管做“腸胃鏡”。2021年10月開始,治漏降耗專班引入管道內窺檢測技術設備,實現了視頻、音頻等多維數據採集,大大提高漏水檢測的效率,減輕人工勞動強度,縮短工作週期。

“慢一點,這個位置再檢查一下!”在另一處作業現場,記者看到,幾位作業人員帶着一套繫纜式管道內窺系統來到維修井邊,將由纜線牽引的設備放入地下供水管道,緩慢推進,通過攝像頭和高精度傳感器觀察管中情況,遇到重點部位,反覆勘測查看,並認真做好記錄。

治漏降耗專班成員正在進行供水管檢漏。記者劉斌 攝

馮凱介紹,這套系統由帶纜機器人、收發筒、地面站、定位器等組成。帶纜機器人攜帶音頻、視頻探測器,隨水流前進,同步進行聽覺和視覺檢測,地面站可以實時接收帶纜機器人傳來的檢測數據,再通過定位器等設備精準確定、標記漏水點。

“智慧化管理是我們未來的方向。今年,我們還要繼續完善供水智慧化監控系統,增設遠傳水錶數量,在現在的9.4萬隻的基礎上再增設34萬隻,力爭實現漢口地區智能計費水錶全覆蓋,將供水監測網絡織得更密,讓水資源得到更充分利用,居民用水幸福感更高!”馮凱說。

據悉,爲進一步降低供水管網漏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022年底,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和住建部辦公廳聯合發文,將武漢市列入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試點城市名單。到2025年,武漢市中心城區漏損率將下降到8%以內。

【編輯:商佩】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