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美國媒體近日有報道,拋出聳人聽聞的標題,稱“中國經濟重啓是全球經濟通脹的下一個大威脅”,炒作中國是“通脹威脅”。這種無事生非強行給中國扣帽子的做派,恰恰暴露出一些人唱衰中國、“逢中必反”的病態心理。

近年來,“逢中必反”成爲美國一些人的習慣性做法,凡是中國做得好的一定都有問題,全然不顧事實和邏輯。即便是報道中國經濟客觀表現,某些媒體和政客也會戴上“有色眼鏡”盡力去找茬挑刺。其邏輯之荒謬、事實之歪曲,愈發將美方一些人“始作俑者”的真面目顯露無遺。

當前全球通脹的主因是以美國爲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超發貨幣。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等西方國家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投放了大量貨幣。爲應對新冠疫情衝擊,美國更是推出史無前例的多輪大規模寬鬆財政和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推高了商品價格。不僅如此,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發起對俄單邊制裁,嚴重衝擊全球能源、金融、糧食等領域,進一步擾亂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劇了通脹難題。在此背景下,美國不思從源頭解決問題,反而通過一再加息向全球轉嫁通脹壓力和風險,拖累世界經濟復甦。

應當看到,正是中國以負責任的態度和務實行動,努力穩定着全球經濟和推動通脹下行。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過度刺激,一直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去3年,中國經濟的企穩復甦,爲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2023年,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更加充滿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在年初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與會人士普遍認爲,中國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將顯著降低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中國的開放有助於全球經濟增長。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表示,中國是世界增長的引擎。

無視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不顧事實地炒作“中國威脅論”,不過是美國一些人轉嫁矛盾、甩鍋推責的伎倆,既改變不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信心,也阻擋不了各方同中國加強開放合作的大勢,更阻擋不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 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