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近段時間,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和“新年第一會”紛紛聚焦數字經濟發展,在明確發展目標的同時,也結合各地自身特點對數字經濟相關工作做出部署。

對於各地統籌發展數字經濟,有專家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政府應加強統籌規劃,爲各地、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適配可用的數字基礎設施,爲數字科技成果轉化和紅利下沉創造更有利條件。

多地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目標

在2023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上,中國信通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領域主席孫克表示,自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新十年的發展大幕開啓,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階段。

記者梳理發現,2023年以來,多地積極部署數字經濟發展任務,明確發展目標。

廣東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韶關數據中心集羣建設,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雲用雲”。

浙江明確,2023年到2027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6萬億元。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在“新春第一會”上強調,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搶佔關鍵技術、產業集羣制高點,重塑平臺新優勢、做強數字新基建、激活數據新要素。

河北則在《加快建設數字河北行動方案(2023-2027年)》中指出,組織實施6個專項行動、20項重點工程,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等。目標到2027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3300億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到42%以上。

孫克預測,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到2025年將超過60萬億元,到2032年將超過100萬億元,十年增長將超過50萬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不同省份數字經濟發展尚不均衡,體現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的目標差異上。

“上述情況是由數字基礎設施發展不均衡直接導致的,而不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然結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向記者表示,政府應加強統籌規劃,引導包括金融機構、科技平臺等在內的市場化力量參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爲各地、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適配可用的數字基礎設施,爲數字科技成果轉化和紅利下沉創造更有利條件。

多地聚焦數實融合發展

在提出目標的同時,多地將數字經濟工作重點聚焦在數實融合發展上。

在甘肅“新春第一會”上,甘肅省工信廳廳長盛雲峯表示,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行動,加速“甘肅省產業大腦平臺(一期)”的開發設計應用,釋放數字經濟放大、疊加、倍增效應。

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也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上強調,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強化科創賦能,提升主導產業能級和競爭力。

事實上,多地將數字經濟發展重心落在數實融合上,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的有力踐行。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峯表示,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豐富解決方案供給,加快提升工業大數據價值。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指出,2023年數字供給的重點仍然在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上,轉型的突破口仍然在於面向產業集羣的數字金融服務。傳統產業通過建設產業互聯網,形成“數字生產服務+數字商業模式+數字金融服務”的產業新生態。

完善大數據產業鏈條

數據作爲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是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多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加快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化做出部署。

貴州提出,加快壯大數字產品製造業,培育區塊鏈、北斗應用、人工智能、信創、數據清洗加工等新興數字產業,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20%。

北京明確,落實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制定公共數據管理、數據開放和數據交易管理等全要素配套體系構建方案。同時,加快形成以數據專區、大數據交易所、數據跨境三輪驅動的數據要素開放流通平臺,持續完善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功能。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明確,構建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4項制度,並提出20條政策舉措。

朱巖認爲,2023年面向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在各地將加速建設,其中,資產數據化將推動產業集羣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將推動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智慧交通將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金天則指出,在數據要素市場規劃建設之初,應當對“什麼是數據”“如何爲數據確權”做好頂層設計。比如,可以考慮通過融合區塊鏈等科技手段進行數據溯源,爲數據確權提供更公正、高效的技術支持,在此方面仍有巨大的探索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