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陸續上新 險企搶食個人養老金業務蛋糕

日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陣容進一步擴大,同時產品種類進一步豐富,除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之外,還擴展到兩全保險及養老年金保險等。面對個人養老金保險這一藍海業務,越來越多險企正在積極備戰,聚焦相關產品的儲備和開發。

業內人士表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具有清晰的投資風格和相對穩健的收益,是保險業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優勢之一。

73家非上市險企去年淨利整體增九成!其中19家陷虧損,7家償付能力不達標

截至2月7日,已有7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披露了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去年四季度財險公司整體償付能力較爲充足,但仍有7家公司不達標。此外,去年7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752億元,同比增長7.6%;實現淨利潤77.25億元,同比增長90%,表現亮眼,遠超壽險業。

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2022年受疫情影響,車險和非車險理賠減少,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改善,整體盈利可觀。“尤其是車險,一舉回到最好的年代,這可能也是車險行業近十多年來的高光時刻。”

中小險企或無緣“保險+養老社區”業務?輕、重資產模式本質迥異,風險管控亦可對症下藥?

2023年1月4日,銀保監會發布一則重磅新規《關於規範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對接養老社區服務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正式將“保險+養老社區”業務納入監管範疇。

此舉釋放的積極意義是鮮明且多重的。首先,《通知》的發佈,是監管部門首次以文件形式對“保險+養老社區”這一業務模式予以承認,一掃此前有關“保險公司不務正業”的爭議帶來的陰霾,對於正處轉型期的人身險行業而言,這釋放了一個非常正向的信號。

其次,《通知》從現實情況出發,規範“保險+養老社區”產業鏈的所有參與方和主體,目的在於最大化保護消費者合作權益,這對於“保險+養老社區”業務的長期穩健發展意義重大。

當然,與很多政策類似,《通知》的發佈也同時讓部分人歡喜、部分人憂愁。《通知》延續了“分類監管”思路,防範風險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提升准入門檻,對經營“保險+養老社區”業務(根據《通知》第六條,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投資建設、租賃或合作等方式運營養老社區,養老社區應當獨立運營,確保風險隔離)的保險公司的淨資產、償付能力、公司評級等都設定了較高的門檻。

這一舉將大部分中小險企排除在了“保險+養老社區”業務之外。根據慧保天下的粗略估算,目前只有30家險企符合《通知》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