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

2022年我國服務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59801.9億元,同比增長12.9%。爲進一步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不久前,商務部印發瀋陽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廣州市、成都市等6個城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此前,國務院同意在以上6個城市開展試點。至此,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已增至11個。

目前,試點建設成效如何?此次增設試點範圍有何深意?下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如何發力?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試點擴圍,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我國已分3批次設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15年5月,國務院批准北京率先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21年4月,國務院批准在天津、上海、海南、重慶增設試點;此次,瀋陽等6城市再獲批設立試點。“這次試點擴圍,向全球充分展現了我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開放力度的決心和誠意。”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湧說。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加快發展,初步覈算,2022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爲5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1.8%。

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是新形勢下塑造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的重要抓手。“服務業已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衡量一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有助於提升服務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科研處處長、研究員範鵬輝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服務業開放對制度型開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張湧認爲,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特別是教育、醫療、文化、金融、數字等領域的對外開放,更多涉及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營商環境等問題,需要各國及時優化調整本國內部的經濟規則、規制、標準等,以便與新的全球經貿體系相銜接。

“新增試點體現了重基礎、強帶動、差異化的佈局思路。”範鵬輝分析,首先,6個城市大多製造業基礎雄厚,現代服務業發達,對外開放程度較高,開展試點基礎和條件較好。其次,區域示範帶動作用較強,對服務東北振興、成渝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將發揮重要作用。此外,新增試點在產業發展定位方面各有側重,這種差異化發展將有利於探索更多符合不同區域定位的案例和經驗。

先行先試,開放創新成果凸顯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新加坡航空(重慶)保稅航材分撥中心一派繁忙。推動航空運維等服務業向重慶集聚,重慶市海關和中新項目管理局加快政策創新,首創“以航空公司爲單元”的保稅航材監管模式,通過“一次覈准、一次備案、一次申報、一次比對”,實現保稅航材在分撥中心與國內各分撥點的跨關區便捷流轉。“航材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新加坡航空中國區機務運行總監林興鴻介紹,目前,企業通過該模式已進口48種類型航空器材,並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保稅航材分撥點。

自試點獲批以來,重慶聚焦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等重要領域開展探索,着力打造內陸現代服務業發展先行區。

作爲首個試點和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近年來,北京在金融、教育、醫療、文化旅遊、數字經濟等多個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擴大市場準入、暢通要素流動、提升貿易投資便利,累計形成8批49項向全國複製推廣的經驗和案例,推出近70項首創性或突破性政策,落地140餘個標誌性項目和功能性平臺。

上海成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專班,一手抓制度和政策創新,一手抓平臺和項目落地。持續深化改革,重點行業領域擴大開放實現新突破,科技、商務和物流等充分競爭性服務業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和金融服務等有限競爭性服務業市場活力顯著增強。注重載體培育,重點平臺和園區示範發展取得新進展,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功能日益完善,浦東軟件園數字貿易發展先行區優勢日益凸顯。

據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設立試點以來,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等5省市先後實施了科技、文化、電信等11個行業領域的60多項開放措施,成效顯現。2022年1—11月,5省市服務業吸收外資476.9億美元,佔全國的36.8%,同比增長10.2%。

深化改革,探索更多可複製推廣經驗

“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對我國探索服務業開放、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起到了推動作用。”範鵬輝表示,目前,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等反映出的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變化趨勢來看,與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相關的國際經貿規則已經成爲各國關注重點。試點建設一方面可以先行先試這些國際協定中與服務業相關的承諾條款,爲我國服務業與國際經貿體系進一步接軌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我國在數字貿易等優勢領域的規則制定,爲我國在國際服務業規則制定中佔據主動提供更多經驗。

專家建議,下一步要以試點建設爲契機,深入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持續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注重服務業與製造業協同發展,通過服務領域產業開放帶動製造業等實體產業的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等服務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在金融和數據等領域處理好擴大開放與風險防範的關係。

新增試點差異化探索。“試點總體方案共有104項任務,涉及科技、教育、金融等10個服務業領域,更加聚焦科技創新、‘兩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產業特色、平臺示範等。”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市將在爲期3年的試點期內,圍繞區域中心城市定位,分類放寬行業准入限制,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升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水平,既要爲國家全方位主動開放和服務業的開放創新發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也將爲企業和百姓在投資便利、職業培訓、通關便利、文化教育、旅遊出行、健康養老、醫保支付等方面帶來實質利好。

上海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緊密結合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等重大戰略任務,積極謀劃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版本,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推動服務業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內對外開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