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廖紫雯

2023年1月31日,江西煌上煌集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煌上煌,002695.SZ)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告顯示煌上煌淨利潤下降超七成。

業績承壓的同時,煌上煌迎來門店縮減,“千城萬店”戰略下試圖搶佔的市場,似乎短期內難以改變煌上煌市佔額第三,落後於同行業競爭對手絕味食品(603517.SH)與周黑鴨(01458.HK)的困境。

而2022年12月19日,煌上煌向新餘煌上煌投資管理中心非公開發行0.45億股股票,認購金額4.50億元,此舉將推動煌上煌實現整體產能11.7萬噸,不斷下滑的業績不由得引發市場擔憂這家企業可能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

01

淨利潤下滑超70%,提價難堵利潤缺口

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公司2022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處於3000萬-4000萬,較上年同期下降72.33%-79.25%;預計扣非淨利潤盈利200萬-1200萬,較上年同期下降98.30%-89.78%;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2800萬元。

事實上,煌上煌2020年至今營收、淨利潤持續下滑。2020年-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依次爲24.36億、23.39億,實現歸母淨利潤依次爲2.82億、1.45億。 

針對2022業績變動,煌上煌表示,2022年國內疫情反覆加大經濟下行壓力,人流量的下降和各地人員流動的管控措施,使得公司門店的單店收入一直未能恢復;期間疫情持續反覆導致關店數量增加,2022年門店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肉製品業營收同比下降16%。

細化來看,煌上煌預計2022年度醬滷肉製品業預計同比下降64%左右;米制品業務2022年端午銷售受疫情影響,米制品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8%;公司兩大主業營業收入均同比出現下降,使得銷售毛利額同比下降較大。

凌嶽諮詢首席分析師林嶽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疫情的確對於線下運營爲主的品牌影響很大,一方面是門店客流量的下滑,另一方面是疫情導致的產能及物流等無法協同,但整體來看,煌上煌業績下跌的幅度比預期要大。

根據雪球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煌上煌實現毛利率28.96%,同比下降14.39%;公司毛利率已實現六個季度連續下滑。2020年-2021年,公司實現毛利率依次爲37.80%、33.00%。

同時,公司認爲能源價格大幅波動帶來下游工業產品價格大幅上升,報告期畜禽類等主要原材料、包裝材料成本持續上漲一直處於高位,生產能耗、配送等環節成本增加,上述各因素導致公司產品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煌上煌表示,公司原材料成本佔主營業務成本的85%左右;其中主要原材料肉鴨、鴨腳、鴨翅、鴨脖以及牛肉等約佔主營業務成本的46%左右,因此上述主要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將影響公司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煌上煌在投資者平臺回覆投資者時表示,公司產品的定價不僅與原材料成本有關,還與供需關係等多種因素有關,提價並不能完全轉嫁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公司產品價格與原材料價格不是同比例增長的。面對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公司一方面是通過戰略儲備逐步降低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成本,另一方面是對原材料漲幅較大的產品進行了一定幅度的提價。

2022年煌上煌主要地區鴨副產品提價幅度爲5%左右,牛副產品提價幅度爲12%左右,其他蔬菜類、豆類等品種也有不同幅度的提價。

中郵證券表示,2022年鴨副產品、油脂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即便今年對主要地區鴨副、牛副等產品提價5%-15%左右,但難以對沖成本壓力帶來的利潤缺口。從近期原料價格跟蹤情況來看,毛鴨及鴨副產品受供需影響價格短期內難以回落。

02

“千城萬店”戰略下的關店潮

2020年,煌上煌制定“千城萬店”戰略,計劃在未來3-5年門店總數達到1萬家以上規模,滷製品業務實現47億元銷售目標,米制品業務實現11億元銷售目標,拉近與競品的市場差距。

同行業可比公司絕味食品(603517.SH)也曾公開表示,要在2022年底前實現淨增1000家至1500家門店的目標。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絕味食品於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爲14921家(不含港澳臺及海外市場),實現淨增長1207家。然而絕味食品門店的不斷擴張卻只換來5%左右的營收微增。

天風證券表示,我國滷製品行業市場容量較大,行業CR5市佔率較低,格局仍然較爲分散,對比其他成熟的休閒食品細分行業具備明顯提升空間。2020年我國滷製品行業內前五大滷製品企業分別爲絕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鴨、紫燕及久久丫,市場份額合計佔比僅19.23%,其中絕味和周黑鴨、煌上煌分別佔比8.6%和 3.32%、3.15%。顯然,煌上煌市場份額與第一名比還有相當距離。

一邊是萬店的計劃,另一邊是門店數量的減少。截至2022年6月底,煌上煌肉製品加工業擁有4024家專賣店,其中直營門店289家、加盟店3735家。較2021年同期門店減少816家。

中郵證券研究認爲,經粗略測算,公司加盟店平均單店收入自20年疫情下滑以來,21年單店收入同比20年呈現出明顯修復態勢,22年門店經營再受挫,根據前三季度經營情況及全年預測,預計單店收入同比21年下滑15%左右。

門店減少的大背景下,煌上煌並未暫緩“千城萬店”戰略佈局。2022年5月,公司在回覆投資者時表示,未來隨着疫情常態化,公司將加快實施“千城萬店”戰略佈局,通過加快全國基地佈局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實現營入與淨利潤雙增長。

《港灣商業觀察》就2022年營收淨利潤雙下滑的態勢下,是否說明公司“千城萬店”戰略佈局推動力不足以及公司後續如何有力推動,聯繫煌上煌投資者關係部門,並未得到相關回復。

林嶽表示,對於滷製品來說可以定位於一種即食的預製菜,也可以定位爲休閒食品,所以外賣和配送上門應該成爲未來的主要模式,也就是說,滷製品品牌不能太過於依賴線下門店的客流量,而是應該大力發展數字化系統,實現線上線下的聯動。

03

擴產能是現有銷售3倍,或壓力不小

頻繁關店、業績承壓的同時,2022年12月19日,公司向新餘煌上煌投資管理中心非公開發行0.45億股股票,認購金額4.50億元。

本次擬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豐城煌大食品有限公司肉鴨屠宰及副產物高值化利用加工建設項目(一期)、浙江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年產8000噸醬滷食品加工建設項目及海南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及冷鏈倉儲中心建設項目。

煌上煌表示,目前公司在海南設有門店60餘家,產品全部由廣東東莞基地生產配送,物流及運輸成本嚴重製約海南市場的發展。公司計劃在“千城萬店”戰略規劃中,海南省的門店總數將達到350家左右,同時利用海南的地理優勢,公司擬開拓進軍東南亞市場,因此急需在海南建設年產4000噸的食品製造能力。

中郵證券表示,定增三大項目建設期均爲2年,一方面將增加公司的鴨產品加工能力,另一方面將在華東和海南地區分別增加8000噸和4000噸的產能。2022年煌上煌預計新增醬滷產能1.6萬噸,若定增項目達成投產後整體產能有望達到11.7萬噸,爲“千城萬店”計劃提供產能支持。

林嶽表示,煌上煌繼續押寶在線下會有比較大的風險,回報也會存在比較長的週期。包括把產能擴大,這些投資回報率都要取決於能否有效開源,也就是怎麼在疫情放開之後讓自己的銷售回到以前的水平,營銷和產品研發,包括數字化手段纔是最重要的。

事實上,2022年上半年,公司現有基地產能6.3萬噸,新建基地產能4.2萬噸,合計超過10萬噸。而同期煌上煌肉製品及米制品加工總產量卻只有3.66萬噸。規劃產能是現有銷量三倍,若銷售業績不達標,或將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推動千城萬店計劃搶佔市場、發行定增項目擴充產能,或與滷製品大市場的發展愈加激烈有關。紫燕食品(603057.SH)上市打破行業三足鼎立局面,滷味市場不斷湧入新的企業分食一杯羹。然而滷味市場有限的發展空間能否支持上述產能的釋放,這些都需要時間檢驗。(港灣財經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