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文 多    

2月15日,三大航司——中國東航(SH600115,股價5.41元,市值1206億元)、中國國航(SH601111,股價10.80元,市值1750億元)和南方航空(SH600029,股價7.59元,市值1375億元)發佈了1月主要經營數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航空業客運業務強烈回暖,三大航司的客運數據皆實現了高雙位數增長。其中,南方航空收入客公里同比增長44.62%,中國國航收入客公里同比增長62.2%,中國東航客運人公里同比增長42.7%。

客運回暖顯著

據此前中國國航發佈的公告,其預計2022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爲370億元到395億元。對於其他航空公司而言,2022年的狀況也與中國國航大體無異。

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顯而易見。截至2019年底,中國國航的股東權益合計約1014億元,而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國國航的股東權益已經下降至約353億元。

如今,苦苦掙扎的航空業迎來了曙光,剛剛過去的1月份航空業回暖顯著。據中國國航的最新公告,其今年1月份收入客公里同比增長62.2%,其中國內航線增長57.9%,國際航線增長419.8%,地區航線增長57.7%。

伴隨着回暖,中國國航的運力也在加大投入。今年1月,中國國航客運運力投入(按可用座位公里計)同比上升38.4%,環比上升96.1%。

同時,從客座利用率的角度看,也有大幅上升。今年1月,中國國航的客座利用率爲69.9%,相較於去年同期上升了約10個百分點。

Wind數據顯示,在2019年之前,我國的民航正班客座率一直在80%至85%之間波動。2022年我國的民航正班客座率保持在65%左右波動,其中去年7月份一度上升到70%,但隨後出現了下滑。

運力投入、旅客週轉和客座率三個主要指標上,中國東航與南方航空的趨勢同中國國航基本一致。其中,南方航空的客座率較高,爲72.67%。

相較之下,1月份貨運的表現不如客運搶眼,這或與今年春節較早有關。追溯過往航空業貨運數據,可發現春節所在的月份,航空貨運往往出現較大概率的波動。

今年1月,中國國航的貨郵週轉量同比下降68%,南方航空和中國東航的貨運業務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票價上漲,出境游回暖

目前,航空業除了運量增長這一利好之外,還存在着機票價格上漲及出境游回暖的預期。

首先是機票價格的上漲。浙商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轉引的航旅管家數據顯示,截至農曆兔年正月初七,國內出行經濟艙平均票價約爲743.1元,較2022年同期上漲26.4%。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隨着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出行和文娛消費需求大幅增加,今年1月飛機票價格上漲20.3%;與出行娛樂相關的交通工具租賃費、電影及演出票、旅遊價格也分別上漲約13.0%、10.7%和9.3%。

其次是出境遊的回暖。浙商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新航季國際航班量有望大恢復,客流有望持續恢復,繼續看好航空大週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航空業面臨多重利好,但也同時面臨成本壓力。2022年原油價格的大幅上升是航空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去年上半年,ICE布油的價格一度上漲至139.13美元/桶。雖然在去年下半年油價有所回調,但整體上仍然是高位運行。

EIA(美國能源信息署)在2月7日發佈的短期預測報告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均值爲85美元/桶。EIA稱,中國對原油需求的增長是今年全球原油市場的兩大不確定因素之一,因而修訂了本月的預測。修改預測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從疫情當中恢復,預計原油的需求因此增長。

中信期貨在今年2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中信期貨稱:重點變量關注中國需求恢復節奏。在防疫措施調整和穩增長政策推動下,目前對中國經濟和油品需求恢復具有較強預期。若利多預期落空則會對油價形成額外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