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2月10日,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正式出爐。首發產品共7只,分別由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以及中郵理財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從2月10日起在全國36個試點城市和地區發售。

“此次推出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具有突出穩健性、兼顧收益性、保持長期性三個特點,投資者還可享受稅收遞延優惠以及手續費優惠,將成爲居民養老投資的重要選擇,未來將繼續擴容。”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根據銀保監會此前發佈的相關通知,共有11家理財公司獲得了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資格。除了上述3家理財子公司外,《金融時報》記者近日從交銀理財、光大理財以及招銀理財瞭解到,上述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正在積極推進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籌備工作。

3家機構7只產品入圍 業績比較基準最高達5.75%

在3家機構中,工銀理財本次發售的產品數量最多,共推出了4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農銀理財和中郵理財分別發售了1只和2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

普益標準研究員孫聖欽表示:“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偏高,當前,養老金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在3.95%到5.5%之間。”

“在投資風格上,根據期限不同,工銀理財4只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在年化3.7%至5.75%之間,投資風格穩健,採用分散化投資策略、注重投資組合安全邊際。”工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農銀理財發售的“農銀同心·靈動”360天科技創新人民幣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年化)爲4.05%。中郵理財發售的“郵銀財富添頤·鴻錦最短持有365天1號”和“郵銀財富添頤·鴻錦最短持有1095天1號”兩款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年化)分別爲3.65%至4.65%、3.85%至4.75%。

從產品形態上看,首批發布的7款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均爲最短持有期產品,並設置了不同期限“鎖定期”,長期投資封閉運作。公開資料顯示,7只理財產品的產品期限最低爲360天,最高爲1095天。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首批發布的7只產品中,除工銀理財的4只產品外,農銀理財及中郵理財均涉及子份額(L份額)。

對此,孫聖欽表示,“理財產品L份額的設置主要是爲了同其他非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進行區分。這是因爲個人養老金體系是一個封閉運作的賬戶制體系,資金只有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後纔可購買符合監管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

董希淼表示,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分爲A類份額與L類份額,其中A類份額可以對一般個人用戶、公司客戶、同業客戶進行售賣;而L類份額是針對通過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購買的客戶,都是個人客戶。

投資風格較爲穩健 固收類產品佔據主流

業內專家普遍認爲,相對於普通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成熟穩定、標的規範、側重長期投資,養老金融服務的特色也更加明顯。

《金融時報》記者瞭解到,當前,在首批發售的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中,除農銀理財推出了1款混合類理財產品外,其餘6只均爲固定收益類產品,產品風險等級分佈在二、三級,均屬於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因爲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客戶風險偏好普遍比較低,所以我們這次選取的產品主要是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爲主,也是重點投向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支持的重點領域。” 工銀理財董事長王海璐表示。

作爲本次唯一一家推出混合類產品的理財子公司,農銀理財表示,首期產品爲其精選運作穩健的存續產品,風險等級爲中等,產品主要投資貨幣市場工具、債券等,並且根據市場情況配置權益、衍生資產等。據悉,該產品已成立近兩年時間,運作至今存續規模超過百億元。

中郵理財推出的2只產品主要通過使用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和目標風險策略,均衡配置債券和權益等各類資產。

“兩款產品以高等級的債券投資作爲主體,這塊投資我們可能計劃佔比超過80%,以獲得一個相對穩健的投資收益。”中郵理財多資產投資部資深投資經理許鑫嶽表示。

“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是以養老爲目的的理財產品。與其他銀行理財產品相比,這類理財產品在產品設計方面更加聚焦投資的長期性、穩健性和普惠性。”普益標準研究員餘雅琴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基於此,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可採取自上而下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及FOF策略,進一步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實現長期而穩健的理財收益。”

四類產品全部亮相 理財公司需提升投研能力和競爭力

2022年11月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正式拉開了我國個人養老金的序幕。2022年11月25日,我國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正式啓動實施。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已達1954萬人。

根據相關規定,個人養老金賬戶裏的資金可以用於購買金融監管機構確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包括個人養老儲蓄存款、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和個人養老金公募基金4類產品。

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面市”,意味着個人養老金賬戶可投資的儲蓄、理財、保險、公募基金4類金融產品已經全部集齊。

“養老儲蓄存款的優勢是本息有保障、安全性高,但長期來看,收益較其他養老產品相對偏低;養老理財產品費率低但權益投資能力較弱;商業養老保險提供保底收益率但增值能力弱且費率較高;養老目標基金長期收益能力突出但淨值波動較大。”餘雅琴分析稱。

隨着個人養老金的快速發展,銀行業、證券業以及保險業等金融機構將共享養老金融發展的“蛋糕”,同時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想要在各類產品中脫穎而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如何提升養老理財產品的競爭力?

對此,餘雅琴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未來,理財公司還需繼續提高投研能力,尤其要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在實現長期穩健收益的同時,增厚產品收益,爲風險偏好較高的客戶提供更多養老資產配置選擇。”

董希淼建議,“結合國外成熟經驗和國內發展現狀,下一步,應充分發揮銀行體系、保險行業和資本市場的不同優勢,加強行業協同與資源整合,打造跨週期、長期限、多元化的個人養老金資產配置模式和投資產品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