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公佈了《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下稱《報告》),《報告》顯示,銀行理財產品2022年累計爲投資者創造8800億元收益,從各月度來看,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2.09%。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9671萬,較2022年初增長18.96%。

理財市場整體規模下降,投資者更趨保守

《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278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理財產品,共3.47萬隻,較2022年初下降4.41%,存續規模爲27.65萬億元,較2022年初下降4.66%。

與此同時,《報告》顯示,2022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2.09%。對比來看,2021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爲3.97%、最低爲2.29%;2020年,全年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兌付客戶平均收益率爲4.05%;2019年,封閉式產品按募集金額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爲4.44%。

普益標準首席經濟學家王鵬近期撰文表示,在理財產品全面淨值化後,理財產品按資產變現淨值進行覈算,因此股市和債市的漲跌會直接反映在理財產品的淨值變化上。2022年11月以來,債券市場出現大幅調整,由於債券是理財產品的主要底層資產,因此直接拖累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造成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大幅回撤。

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峯認爲,贖回壓力衝擊下,理財市場規模承壓是暫時的,“2023年春節過後,在理財淨值持續修復、渠道端加強投資者溝通、產品端增配低波穩健資產等多重因素提振下,銀行理財規模日間變化漲跌互現、逐步呈現築底趨穩態勢。”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月全市場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管)、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別爲3.66%、3.96%、2.26%,環比分別上漲7.89個百分點、9.08個百分點、0.18個百分點。

國盛固收楊業偉團隊撰文認爲,理財淨值回升,按照樂觀預測,理財綜合收益全價指數將在3月初恢復至贖回潮前水平。

從投資者風險偏好分佈情況來看,《報告》指出,2022年,理財投資者整體風格更趨保守。其中風險偏好爲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佔比較去年同期進一步增加,分別增加1.10個百分點和0.55個百分點;風險偏好爲三級(平衡型)、四級(成長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佔比則相對減少。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中,風險偏好爲二級(穩健型)的佔比最大,達到35.44%。

養老業務持續發展

從類型結構來看,《報告》指出,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爲26.4萬億元,佔比爲95.47%,較去年同期增加2.52個百分點。同時,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達到26.13萬億元,佔比提升至94.5%。若按運作模式劃分理財產品,開放式產品中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佔比進一步下降,截至2022年末,現金管理類理財存續規模8.76萬億,較年初下降5.75%,佔全部開放式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爲38.3%。

王一峯認爲,現金管理類理財規模或於2月逐步回穩,後續在《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約束下,現金管理類理財規模提升空間或相對有限,但作爲可選替代品種,預計主投低波穩健資產的“活錢理財”類產品具有潛力空間。

此外,《報告》顯示,去年產品層面還有一項亮點在於養老理財業務的持續發展。截至2022年底,養老理財產品存續50只,累計購買金額1002.95億元,投資者46.60萬人次。

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提出要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個人養老賬戶資金可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範、側重長期保值的金融產品。後續各項配套政策陸續出臺,銀保監會2022年11月印發的《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就支持了個人養老金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的順利開展。

今年2月,首批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已正式推出,均爲公募類最小持有期產品,最短持有期限分佈於360-1095天區間。其中,除1只產品爲混合類產品外,其餘6只產品均爲固定收益類產品。

王一峯分析認爲,整體看,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期限靈活、追求穩健收益,在個人養老金產品中具有競爭力,後續規模能否起量主要取決於第三支柱發展情況。

中小銀行成理財產品代銷重要力量

《報告》指出,當前越來越多在資產管理和投研能力方面相對不足的中小銀行選擇通過代銷業務繼續參與理財市場,充分發揮自身在客戶資源、銷售渠道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逐漸成爲理財產品代銷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2022年理財公司理財產品由母行代銷金額佔比整體呈現下降態勢。剔除母行代銷情況,理財公司合作代銷機構數量逐步上升,去年12月有328家機構代銷了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較1月多出212家,《報告》認爲,這體現出理財公司正不斷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銷渠道。

事實上,在此前王鵬撰寫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了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等成爲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代銷渠道。他指出,雖然當前客戶基礎和銷售能力較強的大中型銀行仍然是理財子公司的首選的代銷渠道,但是下沉市場的理財需求同樣十分旺盛,並且佈局下沉市場還可以讓理財子公司獲得與大中型銀行代銷渠道有所差異的客戶羣。因此,與下沉市場渠道資源較爲豐富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尋求合作也是部分理財子公司的重要選擇。此外,民營銀行和直銷銀行主要依靠互聯網平臺開展業務,突破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制約,未來或將成爲理財子公司拓展代銷渠道的新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