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夢雪 冉學東 北京報道

華潤銀行80億元的戰略投資,兩位出資人將位列該行前十大股東。

近日,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公告顯示,南方電網旗下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南網資本”)和中國電子集團旗下深圳中電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深圳中電”)分別向珠海華潤銀行(下稱“華潤銀行”)增資50億元、30億元,後躍升華潤銀行第二、四大股東。

而該行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集團”)未參與本次增資。增資完成後,華潤集團第一大股東位置不變,但持股比例將從70.28%降至49.77%。

2月22日,《華夏時報》記者就本次增資的具體情況及後續增資計劃對華潤銀行進行採訪,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企迴歸主業的大背景下,近年來不少央企都在掛牌轉讓所持有的金融機構股權。

獲80億元增資

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本次交易各方已簽署增資協議,其中南網資本向華潤銀行增資人民幣500000萬元,增資後持有華潤銀行18.2417%股權;深圳中電向華潤銀行增資人民幣299999.999722萬元,增資後持有華潤銀行10.9450%股權。

此前南網資本、深圳中電並在華潤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本次增資完成後,據計算,華潤銀行的總股本將達到85.33億股,南網資本、深圳中電將成爲其第二、第四大股東。

與此對應,實控人華潤集團的股權也得到稀釋,持股比例將從70.28%降至49.77%,但仍爲華潤銀行第一大股東。

其餘股東持股比例也發生了變化。其中,原第二大股東珠海市海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海融資產”)持股比例由13.94%下降至9.87%,第三大珠海鏵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鏵創投資”)的持股比例由7.08%下降至5.02%,原第四大股東深圳市深匯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深匯通投資”)持股比例由6.7%降至4.74%。

值得注意的是,海融資產和鏵創投資的控股股東均爲珠海華髮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髮集團”),因此此次增資後,華髮集團的合計持股比例由21%降至14.887%。

華潤集團是國資委直管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華髮集團與深匯通投資均爲國有性質企業。

2010年1月,華潤集團和珠海市政府對珠海市商業銀行實施戰略重組,分別出資25億元和15億元,華潤集團獲得該行75%股權,成爲該行控股股東。2011年4月,珠海市商業銀行更名爲珠海華潤銀行。

2022年前三季度,華潤銀行資產總額達到了3047.53億元,但該行營業收入48.91億元,同比下滑13.31%,淨利潤17.48億元,微增1.80%。

亟待資本補充

去年年末,華潤銀行剛剛完成了董事長的變更,原董事長李福利因工作調動辭職後,該行原行長宗少俊成爲新任董事長。

而華潤銀行本次的增資計劃在2022年8月就已開始。

彼時,華潤銀行在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發佈增資公告,稱擬引進不超過10名投資方,將總股本由60.4億股增至不超過114.7億股。增資完成後,華潤銀行原股東持股比例不低於52.6978%,新增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47.3022%。

同時,意向投資方需不屬於華潤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集團)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增資擴股完成後,不與其他股東在未來5年內簽署一致行動協議或達成類似協議、安排,不謀求一致行動關係。

華潤銀行方面表示,本次增資擴股募集資金用途爲補充資本金,逐步優化股權結構,支持未來戰略發展。

爲何要求投資方與華潤集團無關聯?後續該行股權將如何變化?按照去年8月份披露的公告,預計最高增資54.24億股,而本次增資額僅爲原計劃最高增資額的45.96%,華潤銀行後續是否還有增資計劃?

2月22日,《華夏時報》記者就上述相關問題向華潤銀行採訪,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央企聚焦主業等要求影響,近年來衆多央企都在掛牌所持有的金融機構股權。如中航信託轉讓所持的江西銀行貴州銀行、景德鎮農商行股份,廈門市財政局劃轉廈門銀行約4.8億股股份給廈門金圓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大唐資本擬掛牌出清永誠保險7.6%股權等。

而當前銀行股東增持旗下銀行的案例也較爲多見。2022年,南京銀行至少獲得6位股東增持,包括紫金集團、南京高科、法國巴黎銀行、江蘇交控等;今年1月份,興業銀行獲得當地財政及其國資股東增持,大股東股權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但與華潤銀行同在廣東的南粵銀行在增資擴股後股東發生了較大變化。2022年初,省屬大型金控企業粵財控股以115億元認購該行全部新增股本,持股比例達到59.35%,成爲南粵銀行控股股東。

華潤銀行後續股權的變化暫無法得知,但記者注意到,華潤銀行近年來資本充足率不高,且整體呈下降趨勢。截至2022年9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爲13.41%,較2021年末的13.67%下降了0.26個百分點,較2020年末的14.58%下降了1.17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下降的情況在中小銀行普遍存在。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7.76%、13.57%、12.61%、12.40%、12.37%,全年來看整體下滑。對比來看,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資本充足水平相較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較低。

在偏弱的資本充足水平下,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也較大。

郵儲銀行戰略發展部韓軍偉曾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許多民營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僅限於利潤留存和股東增資等,外源補充渠道較少,這也成爲了制約民營銀行發展的最大問題,導致其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低。

“因此,爭取外源資本補充渠道是民營銀行走出資本困境的重要解決途徑,一方面建議監管機構支持民營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比如從審批流程、審批效率等方面做出調整,另一方面,經營較好的民營銀行可以擇機上市。”韓軍偉建議。

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