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近日,在“科技創新數實融合,助力建設交通強國”研討會上,高德地圖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正式發佈。據悉,該平臺是高德地圖以聚合模式搭建,讓用戶可以查詢實時交通信息、規劃出行路線,也可以使用導航、打車、共享單車等服務,還可以直接購買火車票、飛機票等,大大提高了出行便捷度。

爲用戶提供出行個體最優、智慧交通全局最優,聚合全品類服務,並通過高科技技能幫助傳統交通企業這些“老師傅”持續實現自身價值,助力我國交通產業快速發展。未來,高德將繼續堅持聚合模式,依靠自身技術與流量,帶動深耕交通行業的“老師傅”們打造新組合,帶動行業步入服務能力升級的正循環。

連接全類生態

基於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工作內容,高德地圖確定了2023年的一號工程: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

據瞭解,高德地圖本次發佈的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面向用戶提供一體化服務入口,提升用戶出行體驗,面向行業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幫助傳統交運企業數字化轉型。而該平臺也是高德地圖參與交通強國試點建設工作的階段成果。

如何打造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高德的答案是:大力推行聚合模式。據悉,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憑藉高德地圖的聚合模式而建成,目前已接入了城市出行和城際出行的全品類服務。

具體來看,在城市出行方面,高德在全國各主要城市與公交集團、地鐵公司合作,爲用戶提供實時公交服務、實時地鐵滿載率查詢;與100多個網約車平臺達成合作。

在城際出行中,高德與12306、攜程、飛豬等平臺合作,爲用戶提供城際路線規劃、購票等出行服務。

另外,在出行配套服務上,高德地圖合作加油站超3萬個,覆蓋全國340個城市,還與國網、特來電等合作,在線充電站數量超11萬個,實現全國覆蓋。

這意味着,高德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與全生態出行服務夥伴建起深度連接,實現了城市出行和城際出行的全類服務接入。

幫助“老師傅”用好新技能

想要實現生態共贏、出行服務一體化,自然少不了科學技術的加持。20年來,高德深耕交通領域的科技創新,是最懂實體交通產業的科技企業。

傳統交運企業就像“老師傅”,有運輸組織、車輛和司機管理、安全生產等專業能力,在交通產業中專業耕耘,但卻迫切需要數字化升級。

“高德地圖其實很明確,‘老師傅’搭檔新技能夥伴,數實融合之路才能走得更快更遠,才能夠走得更寬,這其實就是發揮自己長項,避免自身短項。”高德集團董事長俞永福說道,“在地圖導航產業高德就是個‘老師傅’,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時也積累了大量智慧交通的技術,未來高德要幫助更多的‘老師傅’使用好新技能。”

在科技創新方面,高德地圖一直走在行業前列。數據顯示,高德地圖調用北斗衛星日定位量已超過3000億次,且在定位時北斗的調用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同時,北斗系統還在平均單次定位調用衛星數量、定位精度等多個維度超越GPS系統,正式實現了對於國內導航應用定位的全面主導。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在聚合模式當中,具有不同出行方式的“老師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得到定製化的新技能使用方案。

“例如高德推出了明鏡智能城市交通‘評診治’系統,依託高德覆蓋交通領域的大數據,構建了城市級的數據底盤,通過AI產品的算法對整個城市的交通進行像CT一樣的掃描,開出該城市的交通診斷單。依託‘體檢報告’,交通管理者、專業人員和交通相關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對城市交通問題進行診斷,並根據這些問題進行精細化的交通措施應對。”董振寧介紹道。

助力交運企業更具價值

“聚合模式幫助老師傅獲得了發展的新活力,從而帶動了區域就業,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幫助用戶、從業者、企業和區域都能在發展中受益。”董振寧說道。

中交出行是高德的合作伙伴之一。據瞭解,該企業出身於傳統交通運輸行業,是典型的專業耕耘者。但道路客運近年來受多種因素衝擊,出現下滑。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交出行與高德合作,拓展了網約車業務。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中交出行從深圳走進了全國14個城市開展業務。去年8月,中交出行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240%。

在高德的聚合模式下,不僅僅只有中交出行“收穫頗豐”。高德與北京出租汽車協會合作的巡網融合平臺“北京的士”,上線半年幫助駕駛員增收了20%;武漢的風韻出行,2019年與高德合作以來,訂單增長了5倍……

“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的成功依賴深度聚合,聚合的終局一定是一體化出行服務”,俞永福提到,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把多種出行方式深度融合,爲用戶提供了一站式出行入口,減少出行門檻,同時讓提供出行服務的生態進行深度融合,帶動生態共贏,這是聚合模式的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