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九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諸多成就。京津冀三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各階段重點任務推動工作,着力穩增長、優結構、惠民生,區域經濟整體實力邁上新臺階。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九年來,北京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切實增強與津冀兩省市的協同聯動,推動雄安新區和城市副中心“兩翼”聯動發展,讓一體化交通網絡“跑起來”、生態環境持續“好起來”、產業對接協作“串起來”、協同創新步伐“快起來”、羣衆的獲得感“多起來”,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機勃勃。

1 京津冀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

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2022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合計10.0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8倍;其中,北京、河北跨越4萬億元量級,均爲4.2萬億元,分別是2013年的2.0倍和1.7倍;天津1.6萬億元,是2013年的1.6倍。

2 “三二一”產業格局持續穩固

京津冀三次產業構成由2013年的6.2:35.7:58.1變化爲2022年的4.8:29.6:65.6,第三產業比重提高7.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三產佔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佔比超6成,河北提升最快,京津冀三地三產比重分別爲83.8%、61.3%和49.4%,較2013年分別提高4.3個、7.2個和8.4個百分點。

2013年和2022年京津冀區域三產比重

3 就業規模擴大結構優化

京津冀地區城鎮新增就業9年累計1442萬人,三地分別新增288.1萬、405.5萬和748.4萬人。就業結構不斷優化,2021年,北京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第三產業比重爲84.4%,較2013年提高6.2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佔比達25.5%,較2013年提高6.2個百分點;天津和河北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比爲60.5%和46.6%,較2013年提高10.9個和15.1個百分點。

4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2022年,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爲77415元、48976元和30867元,與2013年相比,年均分別名義增長7.4%、7.1%和8.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3%、6.9%和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爲8.2%、7.3%和8.6%,均快於城鎮居民。三地城鄉居民收入比值較2013年分別縮小0.2、0.1和0.3。

5 研發投入強度全國領先

2021年,京津冀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949.1億元,是2013年的2.1倍,佔全國比重爲14.1%。其中,京津冀三地分別爲2629.3億元、574.3億元和745.5億元,分別爲2013年的2.2倍、1.3倍和2.6倍。

6 新興經濟快速發展

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從2015年的8719.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30.2億元,佔GDP的比重超4成,提高6.4個百分點;天津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爲14.2%,較2014年提高1.9個百分點;河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爲20.6%,比2013年提高8.8個百分點。新業態持續升溫。2022年北京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達到5485.6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近4成;天津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網上零售額佔限額以上社零總額的比重達到31.3%,高於2016年19.2個百分點;河北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近5年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佔社零總額的比重(28.4%)較2016年提高20.2個百分點。

7 創新主體成長壯大

2022年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京津冀地區共535家(北京334家,天津64家,河北137家),佔全國的12.3%;累計1124家,較前三批合計數量翻倍增長。“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羣”和“保定市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設備集羣”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其中北京大興區、天津經開區和河北石家莊市共同申報的“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羣”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跨省聯合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根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企業榜》,京津冀有95家企業上榜,佔中國上榜企業的比重超過3成,其中北京90家,居各省區市第一。

8 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截至2022年末,京津冀區域營運性鐵路總里程達10848公里,較2014年末增長38.3%;北京至6個毗鄰區域全部實現1小時內通達,與300公里範圍內的主要中心城市“津石保唐”均實現高鐵1-1.5小時快速聯繫。高速公路總里程10585.5公里,較2014年末增長32.6%,38條公交線路實現跨省常態化運營,服務17個縣市,日均客運量約27萬人次。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