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

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民進中央擬提交《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教師負擔的提案》,建議對要求教師關注的公衆號、網絡平臺,以及需要教師參與完成的點贊、轉發等工作進行全面清查,整合網絡管理資源,減少教師參與頻次、避免重複參與,向社會公佈並接受監督。

衆所周知,教師的主業是教育教學,然而在現實中,教師們的本職工作如課堂講課與課間管理、作業批改和教案准備、教學設計與教學研究、課後服務及晚自習輔導等,可以說已經“忙不過來”,但還要承擔很多額外的任務,比如應付各種檢查評比、填寫各類報表、參與網絡點贊轉發等工作。

當教師額外負擔過重,不但影響教育教學質量,也會導致老師身心疲憊、壓力山大。對此,中辦、國辦2019年印發的《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要求,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評比考覈事項、統籌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統籌規範精簡相關報表填寫工作……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2022年印發《關於禁止向學校攤派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漲粉”“評比”“推銷”等指令性任務的通知》指出,全面開展禁止向學校攤派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漲粉”“評比”“推銷”等指令性任務排查整治工作。同時,各地也依據上述文件精神出臺了相應政策。

應該說這些政策實施後,教師的額外負擔相比過去有所減輕。但民進中央提案也指出,教師負擔問題仍未能得到根本解決,一些教師仍然承擔着繁重的責任和壓力。原因是,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課後服務等因素增加教師負擔。

特別是,一些地方和學校給教師安排了關注相關的公衆號和網絡平臺,並要求完成點贊、轉發等工作,佔用教師不少時間和精力,成爲教師羣體的“新負擔”。

因此,既要不打折扣地落實上述相關文件,讓每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也要根據課後服務、家長對教育非理性過度期待以及關注網絡、點贊轉發等“新負擔”,進一步拿出精準的減負措施。爲此,民進中央建議健全教師負擔管理機制,比如說對要求教師點贊轉發等工作進行全面清理,值得傾聽。

筆者以爲,爲教師減負後某些“舊負擔”未減又增加了“新負擔”,根源在於減負決心仍然不夠大。如果拿出落實“雙減”政策的決心和勁頭,完全可以把教師負擔減下來。大家知道,“雙減”政策在2021年出臺後,從中央有關部門到各級地方政府,均採取了多種硬舉措,取得顯著效果。

爲落實“雙減”政策,不但出臺了相關配套文件,召開相關工作推進會,還開展了相關查處行動。去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發佈的《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顯示,“83.5%的學生未參加校外學科培訓”“75.3%的學生感受到作業量比上學期減少”,效果立現。

爲教師減負未必照搬“雙減”政策落實經驗,但多措並舉的減負“組合拳”,前所未有的減負決心和勁頭,卻是可以借鑑用於爲教師減負上面。只要從上到下敢於“啃硬骨頭”,就能將“舊負擔”真正減下來;只要對“新負擔”設置好“隔離牆”,某些地方和學校也很難把教師變成免費勞動力。

希望民進中央擬提交的上述提案,以及有關教師負擔的調查結果,能成爲促進減輕教師額外負擔的新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