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中考普職分流”這一社會熱點話題受到了民進中央的關注。

澎湃新聞從民進中央獲悉,今年民進中央擬向全國政協提交的大會提案中包含《關於儘快調整完善高中階段“普職分流政策”的提案》。

提案中建議,調整完善我國“普職分流政策”,從“剛性分流”轉向“柔性分流”;淡化普職的區別,模糊分流的概念,從“普職二軌分流”轉向高中階段教育多類型發展,實現中職與普通高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學籍互轉、雙向流動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轉換通道。

以升學爲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已偏離職業教育定位

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實施普職分流,且堅持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招生比例大體相當的政策(以下簡稱“普職分流政策”)。

提案指出,“普職分流政策”在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勞動者等方面發揮過重大的作用,但由於時代發展變化,“普職分流政策”受到了越來越嚴峻的挑戰,適時調整完善這一政策,成爲我國公共教育政策不得不做出的重大抉擇。

提案認爲,目前,我國“普職分流政策”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普職分流政策”已成爲家長教育焦慮的重要原因。提案指出,“普職分流政策”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進入中職學校,而職業教育上升通道的不暢通,意味着進入中職學校而非普通高中就失去了進入重點高校的機會,這導致高考的競爭壓力進一步下移到初中甚至小學,已成爲增加學生負擔、引起家長教育焦慮的重要原因。

二是中等職業教育已從就業教育爲主轉向以升學教育爲主。

“《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大型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不少中職學校都以升學爲取向。有的中職學校學生升學率近90%,就業率不到10%。我們在西部某省調研時發現,中職畢業生直接就業的人數非常少,有的中職學校學生100%升學。”提案認爲,當前這種以升學爲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已偏離了以就業爲導向的職業教育定位。

三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現代社會對人的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國際勞工組織發佈的《2021世界就業趨勢》認爲,青年就業所需技能包括基礎能力、數字技能和社會情感技能,促進青年就業首先要使青年盡最大可能接受最高層級與高品質的教育。”提案指出,在高等教育日趨普及化的背景下,擁有高等教育背景已經成爲很多職業的基本要求,只有中等職業學歷,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四是“普職分流政策”比例不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發展實際。

提案指出,對於東部發達地區而言,中職教育的發展重點已不再是規模擴充,而是質量提升和層級上移。長期堅守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比例大體相當,將嚴重製約發達地區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提升。而且,從普職比大體相當的政策表述來看,是給各地留有一定執行餘地的,實踐中,各地應根據區域教育發展水平、程度和階段以及普職發展現實狀況,進行一定的靈活多元安排與探索。

建議從“普職二軌分流”轉向高中階段教育多類型發展

針對上述這些挑戰,《提案》建議,調整完善我國“普職分流政策”。

具體來說,一是從“剛性分流”轉向“柔性分流”。各地應從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從人民羣衆對職業教育的接受度出發,在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有條件的省市可開展高中後“普職”分流,將分流的重心上移,將高等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作爲技術技能人才的供給主體。

二是淡化普職的區別,模糊分流的概念,從“普職二軌分流”轉向高中階段教育多類型發展,打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轉換通道。強化綜合高中教育,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融通發展。在普通高中課程之外,可開設職業應用類課程並制定相應課程標準、畢業要求和考試製度,爲高中階段所有學生提供學習普通課程和職業技能課程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課程。在此基礎上,實現中職與普通高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學籍互轉、雙向流動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能在中職和普高之間及時調整轉換。鼓勵普通高校將職業應用類課程學習納入招生要求。以此全面提高我國高中階段畢業生的科學知識水平和基本職業技能素養。

三是暢通中高職升學渠道,加快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要完善上升通道,擴大職教本科在國家本科教育中的招生比例,在本科高等教育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應大幅度增加對中職學生的招生指標。

值得關注的是,2月23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回應了“取消中考後普職分流”的建議。他表示,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既可以滿足不同稟賦和潛能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空間和通道。同時,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在擴大就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所以堅持普職分流非常必要。

同時,他表示,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對高質量、普及化的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所以一方面要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應用型人才發展多樣化需求,合理規劃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另一方面要把中職教育辦好,並在普職融通上下功夫。

陳子季表示,下一步要提升中職辦學條件,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辦學條件短板,啓動實施中等職業教育“雙優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和優質專業;要暢通升學渠道,高質量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完善職教高考制度,擴大職業本科、應用型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滿足中職學生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要優化辦學定位,中等職業教育要按照升學與就業並重的辦學定位,爲學生提供升學、就業、職普融通等多種發展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