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璐

“去年合作社食用菌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發放工資600餘萬元,大家幹事創業氛圍非常濃厚。”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天中街道南城社區黨委書記馬化彬,從去年底就開始走訪調研,認真謀劃今年社區要乾的事兒。

近年來,馬化彬一邊帶領社區羣衆發展鄉村產業、增加居民收入,一邊立足實踐、深入調研,爲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爲帶動社區經濟發展,馬化彬所在的南城社區成立了茗嘉興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發展食用菌產業,建立高標準食用菌棚,主要栽培黑皮雞樅菌、平菇、大球蓋菌、羊肚菌等珍稀品種,目前已成爲省級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基地。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統一銷售,種植戶負責種植和管理,形成“基地+合作社+農戶+訂單”的高效農業發展模式。

畜產品養殖加工是南城社區的傳統行業,隨着對小型散養畜產品養殖加工行業的要求越來越嚴,亟需轉型升級。社區統一規劃建設清真食品一條街,涵蓋牛羊雞鴨及清真特色糕點等,不僅解決了再就業,還增加了居民收入。

爲了讓羣衆生活更舒適,南城社區籌集資金將轄區內主幹道、大小衚衕進行硬化、亮化、綠化,牆面進行粉刷,改造臭水溝,實現雨污分流。社區建設文化廣場,配備體育健身器材,豐富羣衆的文化娛樂生活,極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方便了社區居民出行。

作爲一名基層人大代表,馬化彬持續關注鄉村振興。“品種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芯片’,我們必須做強‘芯片’,有自己的菌種資源,保障菌種質量,才能真正壯大鄉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去年的全國人代會上,馬化彬提出了《關於在黃河流域建立食用菌生產菌種資源庫的建議》。

他建議在種質資源挖掘、良種繁育和自主知識產權品種選育等各個環節加大支持力度,對食用菌菌種資源的開發和保藏利用進行立項,建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菌種資源庫,建設菌種安全供應體系。

“今年我繼續關注菌種,推動菌種資源庫由省級下沉到地市、區縣,完善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馬化彬說。

馬化彬在農業農村一線工作與調研時發現,偏遠地區鄉村產業規劃仍然薄弱,他建議能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鄉村振興中來,壯大鄉村產業,讓農民增收更有保障更持久。“只有產業的良性發展,才能實現一個個致富夢想,帶動一個個鄉村的振興。”馬化彬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