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欠薪風波傳出最新進展。2月27日,據黃岡市人社局所屬單位勞動保障監察局工作人員稱,目前市勞動保障監察局與市人社部門已成立專班介入此事,正在受理威馬員工維權事宜。

日前,由於威馬大幅降薪、社保資金去向不明以及延遲薪資發放日期,部分員工前往威馬黃岡工廠門口拉橫幅維權。

據網傳圖片顯示,疑似多名威馬員工在黃岡生產基地門前拉起白色橫幅,指責威馬長期拖欠員工薪資,侵犯職工利益,要求威馬結清欠薪並按照勞動合對其進行經濟補償。

一位威馬黃岡工廠員工向界面新聞表示,去年底威馬在沒有進行協商的情況下對工廠員工進行了大幅降薪,年終獎、過節費以及一系列補貼也隨即取消,多數員工收入開始斷崖式下降。

“部分一線崗位同事扣除五險一金後到手工資僅有1000元出頭,許多人在此時就已選擇離職。”

同時,威馬並未按照合同,向離職員工支付離職賠償,每月扣除的社保和公積金也連續四月無法查詢。

今年2月,財聯社報道稱,威馬汽車一筆已於1月官宣的20.1億元融資款項尚未到賬,直接導致了威馬方面的資金緊張。相關知情人士曾表示,威馬計劃將所有部門預算削減25%,以此度過資金危機,確保公司在今年二季度內完成在香港上市。

2月24日,威馬向員工發佈溝通信,承認公司正在面臨困難,並稱將進一步梳理和優化組織架構,降本增效以謀求生存和發展。信中威馬還表示,將盡最大可能保障復工復產人員的薪資待遇,而其餘人員將安排無薪休假,根據業務需要逐步復工復產。

對於社保與公積金去向,威馬錶示,由於繳納主體出現問題,部分員工出現了社保斷繳的情況,公司將採用替代方案爲員工重新繳納。

界面新聞從上述員工處獲悉,在溝通信發出前的數月時間裏,工廠方面都未能就降薪等一系列問題給出正面回覆。今年2月,威馬將發薪日從8號延遲到了25號,這逼迫部分員工不得不採用拉橫幅的方式進行維權。

“降薪後曾有多位同事在工作羣衆表達不滿,但很快就被禁言,今年年初我的企業微信更是直接遭到停用。“

該工廠員工向界面新聞表示,兩天前工廠方面已將拖欠數月的社保與公積金補齊,他也與威馬就工資和賠償問題達成了和解。

由於資金高度緊張,威馬這家曾經的新勢力頭部品牌正在絕境中掙扎。

從去年下半年起黃岡工廠的運轉狀況就開始急轉直下,進入7月後便基本處於停工狀態。另據媒體報道,威馬另一大主要生產基地溫州工廠近期也進入了停擺狀態。今年年初,威馬零售端也被爆出幾近癱瘓,大批直營展廳關門歇業,多數經銷商則選擇退網撤店。

大範圍的停薪留職也波及至了威馬總部。有威馬總部員工在網上爆料稱,在2月24日溝通信發佈當晚,他接到了部門領導電話通知,被告知被停薪留職。據該員工介紹,在接到口頭通知後,公司企業微信、企業郵箱、和公司內部系統均處於全面癱瘓狀態。

在一位接近威馬高層的知情人士看來,糟糕的經銷模式是威馬走到今天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他告訴界面新聞,爲了改變過往經銷商壓庫存、價格戰的弊端,威馬早年曾探索過一種“新零售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經銷商相當於一個代理的角色,不直接開票,而是通過開店建立的線下觸點、銷售佣金以及交付服務等幾種方式盈利。這一模式即現在大衆汽車等傳統汽車公司普遍採用的代理制,既能通過經銷商加快網點鋪設,同時保證價格和服務透明統一。

然而,威馬並未堅持這一模式。

2019年6月,原威馬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高級副總裁陸斌被調離銷售公司。隨後,威馬開始向經銷商壓庫存,同時一些高管憑藉內部優惠政策開店低價賣車,擠兌原有經銷商,造成銷售體系混亂。

該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一方面在2019年汽車排放標準由國五切換爲國六的背景下,威馬的訂單受到了燃油車降價的影響,這是威馬改變銷售模式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威馬急於IPO下的銷量壓力。

“管理層中幾乎沒有人想要去把威馬做成一個百年品牌,所有的動作全部是爲了IPO。”對於威馬走到今天,他並不感到意外。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