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說好的募投項目又延期了。華菱精工2月28日公告,結合“電梯高比重對重塊項目”的實際建設情況和投資進度,公司決定對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間由2023年2月份調整至2024年2月份。

公司在公告中稱,調整募投項目進度是爲了更好地提高募投項目建設質量,項目延期不會對公司目前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符合公司長期發展規劃。

而自該項目於2019年4月份啓動實施以來,到今年2月28日第三次宣佈延期,華菱精工“電梯高比重對重塊項目”一波三折。查閱公告可知,近年來華菱精工多個募投項目存在延期、變更,甚至重新規劃再變更、終止的情況。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頻繁變更募投項目,說明企業很可能不是以募投項目爲核心去設計融資計劃,而是以募集資金爲核心去設計募投項目,因此投資者要注意甄別虛實。

記者注意到,“電梯高比重對重塊項目”是由公司上市時的IPO募投項目“電梯零部件機加工擴產項目”變更後的新項目,公司從原IPO項目資金中調減出來6000萬元用於該項目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變更後的該項目自2019年4月份開始建設,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原先公司計劃在2021年2月份完成實施該項目,此後卻一拖再拖。從今年2月28日披露的公告來看,該項目的完工時間已經拖延至2024年,整整拖延了3年的時間。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致電華菱精工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募投項目延期主要是因爲募集資金賬戶裏仍有剩餘未投入使用的資金以及利息,合計餘額約550萬元左右,接下來該筆資金將繼續用於“電梯高比重對重塊項目”。根據設備安裝、調試、試運行、驗收通過、付款等流程計算,加之資金使用完畢後項目產生效益也需要一定時間,故而決定延期。

而除“電梯零部件機加工擴產項目”募資資金被調減外,2019年11月份,華菱精工又將另一IPO募投項目補償纜項目的募集資金調減了4500萬元,用於“智慧立體停車庫項目”建設。2020年,前述兩個IPO募投項目均被終止。2021年11月份,立體停車庫項目也被終止。

“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項目)設備安裝沒有辦法全部完成,設備生產也受到一定影響,公司安裝調試需要一個過程。加上市場開發進展不太順利,所以我們對項目進行了調整。”前述工作人員稱。

雖然企業生產經營要順從外部市場環境、行業發展態勢以及客戶產品需求的變化而調整,但上市後頻繁變更和終止募投項目,甚至變更後的項目也遭遇終止,這究竟是外部環境因素導致還是當初市場調研出現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在募投項目建設遭遇不順的同時,華菱精工再融資項目也頻添煩惱。原本公司寄希望於跨界新能源汽車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最終也放棄。

2022年5月份,華菱精工披露非公開發行預案,擬定增募資不超過5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零部件項目,主業由電梯零部件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

但該消息一出便引發質疑。有車企人士認爲,華菱精工選擇的是一個質量標準和技術門檻非常高的零部件門類,涉及到很多專利。目前國內生產企業數量不多,進入客戶供應體系也需要嚴格審覈。

2022年12月份,華菱精工宣佈終止此次發行事項並撤回申請文件。前述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畢竟是跨界進入新的業務領域,有些技術方面(公司)還沒有解決,需要進一步驗證。”

而這已不是華菱精工在再融資方面第一次“失策”。2019年公司曾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2.8億元可轉債,建設年產6000臺套加裝電梯零部件加工技改項目以及補流,2022年5月份公司宣佈終止該計劃。

從公司發佈的年報來看,華菱精工自2018年登陸滬市主板後,2018年至2020年業績表現不俗。從2021年起,公司扣非淨利潤出現虧損;2022年公司預計淨利潤虧損600萬元至800萬元。

在預計業績虧損的同時,公司也頻頻遭遇原始股東高管甚至實控人家族的減持。根據2022年三季報披露,目前實控人黃業華家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已由上市時的43.10%減少至30.71%。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