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財聯社

記者 黃心怡

《科創板日報》3月2日訊  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源帶來了《關於加快知識開放推動全民共享“數據紅利”的提案》。

周源認爲,目前,我國知識和學術領域存在着過度商業化、碎片化甚至一些渠道被壟斷的現象,大量知識和有價值的內容被閒置、割裂、封閉,形成了“數據孤島”。這不利於知識的高效利用和價值釋放。建議積極拆除 “知識圍欄”,打破“流動壁壘”,加快知識開放,讓全民共享“數據紅利”

我國中文學術文獻網絡數據庫市場存在較爲嚴重的不合理現象,有的利用支配地位高價銷售數據庫服務,有的通過簽訂排他協議等方式限制競爭,不僅侵害了用戶合法權益,也影響了數據市場創新發展和知識交流傳播。

不少數據庫對版權的獲取通過期刊社轉授,未經作者直接授權,而期刊社以約稿聲明等單方聲明方式獲取作者版權並不具備法律效力。長期以來,社會廣泛關注的作者在數據庫下載自己的論文卻需要付費的荒誕現象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挫傷了作者學術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有的知識平臺通過發佈期刊社排行、以論文被引用和下載次數形成排名,控制知識市場話語權,影響學術評價標準。

一些國家曾經投入大量資源產生的有價值的知識、內容、數據被閒置、封閉在組織、機構或企業手中,不僅沒有發揮社會價值,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反而導致數字鴻溝、數據孤島的出現,阻礙了數據開放、互聯、共享、流通與技術進步,不利於全面實施數字中國戰略。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即“數據二十條”,指導思想包括“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形成依法規範、共同參與、各取所需、共享紅利的發展模式。”“建立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的分類分級確權授權制度。”對於公共數據,“推進互聯互通,打破數據孤島”。建議儘快推出“數據二十條”執行細則,加快數據開放與共享的實施進程

國際上,知識開放已成爲全球共識並付諸行動。2001年,第一次開放獲取國際研討會在布達佩斯召開,提出“金色開放獲取”和“綠色開放獲取”兩種策略,前者指作者在開放獲取期刊上發表論文,在互聯網上免費閱讀與分享;後者指作者在訂閱期刊上發表論文,但把文章歸檔在一個免費開放獲取的知識庫中。

2003年,德、法、意等國科研機構在柏林簽署《關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資源的開放使用》宣言,呼籲各國科研機構在互聯網上開放更多的學術資源,提供免費開放的科研環境。中國作爲柏林宣言的先期締約國之一,中國科學院、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參與其中。

近年來,國家基金、高校、科研單位的機構知識庫建設,進行了開放獲取的有益嘗試,取得了明顯效果,但存在基礎設施重複建設、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爲加快知識開放,推動全民共享“數據紅利”,打造健康的國家知識生態體系,參與建立可持續的全球型知識共享空間,周源建議:

1、修訂完善法律法規。修訂《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公共資金資助的研究成果原則上必須強制免費開放,明確商業性知識庫強制免費服務範圍,保護作者合法權益不受數據庫侵害。

2、堅持不懈反壟斷。抑制商業化知識庫的壟斷行爲,廢除不合理的合作協議,建立數據市場的健康生態環境。

3、鼓勵開放共享的數據庫建設。出臺政策鼓勵更多主體參與知識庫的市場競爭,爲免費開放的知識庫提供資金等政策扶持。

4、推動數據互聯與開放合作。建立知識庫國家標準,推動建立機構知識庫聯盟,打破知識庫孤島,推動知識開放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