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性在某些特定條件下,超過一定年齡沒能生育,但有強烈生育願望的,可以考慮先予生育力保存,待生育的其他條件滿足後,再按程序完成輔助生殖技術。

在我國人口持續下降的背景下,生育問題成爲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尤其是如何幫助有生育意願卻又未婚未育的大齡女性實現生育。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在一份《關於在特定條件下允許未婚女性保存生育力的提案》中寫道:“未婚女性在某些特定條件下,超過一定年齡沒能生育,但有強烈生育願望的,可以考慮先予生育力保存,待生育的其他條件滿足後,再按程序完成輔助生殖技術。”

有條件放開未婚女性凍卵

所謂的“生育力保存”技術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凍卵”,輔助生殖技術通常指“試管嬰兒”(IVF)。根據2019年“中國婦幼健康事業進展與展望報告”提示,我國不孕不育問題突出,不孕率高達10%-15%,有近5000萬人羣面臨不孕不育的困擾。相應的輔助生殖技術需求也與日俱增。

目前,我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徐叢劍認爲,應該考慮到這一規定對一些有特殊情況的女性實現生育願望的影響。他舉例稱,比如某些未婚女性患有影響生育能力的疾病(如在育齡婦女中發病率高達10%-15%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或所患有疾病的診療容易影響生育能力(如白血病化療等),以及可能在結婚前某一時段需要在可能影響生育力的特殊環境下生活和工作等等。

“這些未婚女性的未來生育問題應當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徐叢劍表示。

對此,徐叢劍建議。關於輔助生殖技術的一些規定需要與時俱進地修訂,允許滿足一些醫學指徵或特定條件的未婚女性適時保存生育力,婚育條件成熟後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進一步完成輔助生育。

不過由於輔助生殖技術不僅涉及醫學問題,背後還有更爲複雜的社會倫理問題,徐叢劍特別強調,不能過度地完全放開未婚女性的“凍卵”,避免對社會產生錯誤導向。

他建議,對於大齡未婚女性進行醫學評估認爲有生育力下降趨勢者(具體可由醫學會組織專家設定指徵),若其意願強烈,可考慮適時保存生育力,並進行醫學指導和生育規劃指導。

此外,每一例未婚女性保存生育力均需要倫理委員會及醫療管理部門就其“特定條件”、自身身體狀況進行討論批准後方可實施。最後完成輔助生育時需要再次評估其身體狀況、子女撫養能力等,結合當事人意願並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判斷是否允許實施進一步的輔助生育措施。

推動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徐叢劍並非唯一關注到未婚女性生育需求的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建議,爲解決大齡女性錯過最佳生育期的問題,應增加各省市有資質的生育輔助機構精子庫以及卵子庫的設施,供適齡人羣儲存優質精子以及卵子,爲生育困難家庭給予支持,並加大對再次生育風險增加羣體的健康保障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生殖醫學中心首席專家盧偉英也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關於允許單身女性凍存卵子的建議。她強調,並非提倡盲目冷凍卵子,加強生殖健康科普、提倡適齡婚育和優生優育仍是工作重點。

近期,國家醫保局關於將逐步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的消息引發業內關注。盧偉英認爲,如果能更早將不孕不育診療項目納入醫保,降低老百姓生育成本,將有利於提高我國生育率。

不過上述文件的相關細則尚未出臺,有待明確的問題包括:適用醫保的年齡段、覆蓋多少個體外受精週期、醫保的藥物使用、手術操作和實驗室培養的費用如何定價等等。

生殖醫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也表示:“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將極大程度上減輕不孕症家庭的醫療負擔,將使得更多的不孕症患者,特別是經濟困難的家庭進入輔助生殖技術的治療行列。”

這些政協委員的建議正值我國人口經歷60年來首次下降之際,去年中國的出生率創歷史新低,每千人出生率爲6.77人。對此,一些政協委員還提出了關於如何落實“三胎”政策的相關建議,包括提供免費大學教育、延長產假,以及加強對女性及三胎家庭的財政稅收優惠和住房補貼等經濟支持力度,以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

與此同時,爲了提高人口生育率,提倡健康生殖,保護生育力迫在眉睫。專家表示,爲應對人口問題,應積極做好青少年性教育、減少非意願的人工流產 ;鼓勵適齡生育,避免非必要的生育年齡延遲;保護生殖環境、減少男性精液參數持續性下降的現狀;同時也需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或肥胖等亞健康狀態對生殖健康的損害;此外,提倡備孕夫婦在孕前進行生殖健康的相關諮詢,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